第243章好家伙,看上了百姓留下来的土地
推荐阅读:苟在仙武,敛尸长生、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医武独尊、钓系玫瑰、绝世神医混都市、万妖圣祖、斩天刀、都市神眼医仙、神道丹帝、龙王令、
朱雄英不过是给了一点点好处,他们就心甘情愿的要搬到东瀛去。
朱元璋郁闷的不行。
跟朱雄英比起来,自己那几年做的那些事,简直就是一种失败。
不出意外地,昨天应天城官员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朱雄英必然会在今天被弹劾。
老朱一定要把朱雄英拖到这里来,由他接受群臣的指责。
总不能让朱雄英占了便宜,还要让自己给他擦屁股。
当然,这只是老朱自己的想法。
没过多久,朱元璋就派人去了科技部,将朱雄英请了过来。
朱雄英并不意外,今天自己肯定是要上早朝的。
所以一大早,就让秀春给自己熬了一碗粥,又炒了一盘土豆丝。
等到吃饱喝足之后,他才坐着马车晃晃悠悠地前往皇宫。
朱雄英的车驾在宫门前停下,毛骧回头向车内喊道:“大人,我们到了……大人?”
毛骧一连喊了好几声,才知道朱雄英又在车上呼呼大睡。
早朝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毛壤没办法,只好走上前摇醒了朱雄英。尐説φ呅蛧
朱雄英悠悠醒来,迷迷糊糊地走进了奉天殿。
百官进入大殿,朱雄英没有排在队伍中,直接走到了最后面。
朱标见朱雄英一副懒洋洋的样子,顿时大怒!
没有一点皇长孙的样子,这可是上朝啊!
不过想到朱元璋对自己的嘱咐,朱标只好把这口气咽了下去。
这个大儿子,手段不一般。
咱还是尽量不要招惹!
一番自我劝说之后,朱标才打消了废长立幼的念头。
“有事上禀,无事退朝!”
待群臣见礼完毕,李公公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声。
“户部尚书曾泰,有一件事情,想要向陛下禀报。”
曾泰越众而出,拱了拱手。
“启禀皇上,皇长孙殿下昨天在大明各州府发了一个告示,让百姓选择是不是迁徙东瀛。”
“皇长孙殿下为大明开疆扩土这么做,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微臣听说,这次报名的人很多。”
“这么多人离开,大明很多地方怕是要变成一片荒地。”
“到时候,大明未来几十年的赋税都会受到影响!”
曾泰这么一说,满朝文武都点了点头,就连朱标也不例外。
近几年来,大明鼓励生育,为的就是增加人口。
屯田之事,一直都在进行。
你送那么多大明百姓去东瀛,那田地岂不是要荒废了?
这一点,就算是太子朱标,也非常赞同。
东瀛是要打的,但迁徙的人口,也不能太多。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居高临下,俯瞰着下方的朱雄英。
“雄英,曾爱卿所言可是真的?”
“是的,爷爷。”朱雄英不咸不淡地道。
“那你有什么办法能不让土地荒废吗?”
朱元璋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大明的土地不种,非要把人带到东瀛去?
这完全是折本逐末啊?
“爷爷,我暂时还想不出办法来。”
朱雄英笑了笑,道:“不过,我会控制在二十万人左右,一切费用都由我来承担。”
听到这话,老朱眉头忍不住一跳。
就算是他,也不可能把二十万人送到东瀛岛上去,而且大明的国库也拿不出这么丰厚的好处。
偏偏朱雄英能。
“皇长孙殿下既然没有办法,臣却有一计。”
曾泰接着道:“陛下,这些田产,本是大明分给百姓的。”
“现在,所有的人都去了东瀛,那么,这些土地,就应该由朝廷来拍卖,卖出的钱上缴国库!”
好家伙!
朱雄英:“……”
感情他们没有弹劾自己,是打的这个如意算盘。
这些人看上了那些土地!
朱雄英听了曾泰的话,睡意全无。
凭什么一定要拍卖空出来的地?
卖出的钱,还都要上缴国库?
朱雄英攻打东瀛,把大明百姓迁往东瀛,可不是想让大明国库变得充实啊!
他立刻对曾泰,升起了警惕。
这个曾泰,究竟是代表了士绅和地主阶层,还是代表了户部的意思?
如果是前者,那这曾泰可就是居心叵测了。
一有机会,他就会站出来,为背后的贵族和地主说几句话。
这样的人,不能要。
如果说,曾泰这么做,只是想要充实大明的国库而已。
那么,身为户部尚书的他,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户部缺钱啊!
身为户部尚书,想办法弄点钱,并没有错。
曾泰此言一出,不只是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就连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也是两眼放光。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一来,大明的国土,不会被荒废。
二来,大明的国库也得到了充实。
简直是一举数得!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朱雄英却是开口了。
他朝朱元璋拱了拱手,然后朗声道:
“爷爷,朝中诸位大臣,有一件事,你们似乎弄错了一件事!”
老朱原本还带着几分笑意的脸,顿时僵住了。
就在刚才,曾泰脸上还挂着笑容,想要邀功,但下一刻,他的笑容就跟老朱一样僵在了脸上。
朝堂上所有人都认为可行的办法,朱雄英却不同意。
“敢问皇长孙殿下,臣所言之法,可有不妥之处?”
朱雄英的威名,曾泰也有所耳闻。
先前朱雄英可是直接打掉了好几个尚书,曾泰还不想往枪口上撞。
朱雄英也没有生气,只是有些疑惑。
我才几个月没上早朝,大明的文武百官就都忘了,咱抄家的爱好了吗?!
是嫌家里钱多,还是嫌锦衣卫的刀不够锋利?
“曾大人的话倒是个好主意。”
朱雄英淡淡一笑,道:“不过,这地的归属问题,你确定没有搞错?”
“这些土地,都是我跟百姓们交易来的。”
“我把东瀛打下来,给大明的子民们分了一块东瀛的土地,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在东瀛过上平静的生活。”
“不过,这也是我们跟百姓的一种交易,大明一块地,换东瀛一块地!”
“曾泰大人觉得,按大明律,买卖土地,是否需要经过主人的首肯?”
朱元璋郁闷的不行。
跟朱雄英比起来,自己那几年做的那些事,简直就是一种失败。
不出意外地,昨天应天城官员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朱雄英必然会在今天被弹劾。
老朱一定要把朱雄英拖到这里来,由他接受群臣的指责。
总不能让朱雄英占了便宜,还要让自己给他擦屁股。
当然,这只是老朱自己的想法。
没过多久,朱元璋就派人去了科技部,将朱雄英请了过来。
朱雄英并不意外,今天自己肯定是要上早朝的。
所以一大早,就让秀春给自己熬了一碗粥,又炒了一盘土豆丝。
等到吃饱喝足之后,他才坐着马车晃晃悠悠地前往皇宫。
朱雄英的车驾在宫门前停下,毛骧回头向车内喊道:“大人,我们到了……大人?”
毛骧一连喊了好几声,才知道朱雄英又在车上呼呼大睡。
早朝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毛壤没办法,只好走上前摇醒了朱雄英。尐説φ呅蛧
朱雄英悠悠醒来,迷迷糊糊地走进了奉天殿。
百官进入大殿,朱雄英没有排在队伍中,直接走到了最后面。
朱标见朱雄英一副懒洋洋的样子,顿时大怒!
没有一点皇长孙的样子,这可是上朝啊!
不过想到朱元璋对自己的嘱咐,朱标只好把这口气咽了下去。
这个大儿子,手段不一般。
咱还是尽量不要招惹!
一番自我劝说之后,朱标才打消了废长立幼的念头。
“有事上禀,无事退朝!”
待群臣见礼完毕,李公公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声。
“户部尚书曾泰,有一件事情,想要向陛下禀报。”
曾泰越众而出,拱了拱手。
“启禀皇上,皇长孙殿下昨天在大明各州府发了一个告示,让百姓选择是不是迁徙东瀛。”
“皇长孙殿下为大明开疆扩土这么做,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微臣听说,这次报名的人很多。”
“这么多人离开,大明很多地方怕是要变成一片荒地。”
“到时候,大明未来几十年的赋税都会受到影响!”
曾泰这么一说,满朝文武都点了点头,就连朱标也不例外。
近几年来,大明鼓励生育,为的就是增加人口。
屯田之事,一直都在进行。
你送那么多大明百姓去东瀛,那田地岂不是要荒废了?
这一点,就算是太子朱标,也非常赞同。
东瀛是要打的,但迁徙的人口,也不能太多。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居高临下,俯瞰着下方的朱雄英。
“雄英,曾爱卿所言可是真的?”
“是的,爷爷。”朱雄英不咸不淡地道。
“那你有什么办法能不让土地荒废吗?”
朱元璋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大明的土地不种,非要把人带到东瀛去?
这完全是折本逐末啊?
“爷爷,我暂时还想不出办法来。”
朱雄英笑了笑,道:“不过,我会控制在二十万人左右,一切费用都由我来承担。”
听到这话,老朱眉头忍不住一跳。
就算是他,也不可能把二十万人送到东瀛岛上去,而且大明的国库也拿不出这么丰厚的好处。
偏偏朱雄英能。
“皇长孙殿下既然没有办法,臣却有一计。”
曾泰接着道:“陛下,这些田产,本是大明分给百姓的。”
“现在,所有的人都去了东瀛,那么,这些土地,就应该由朝廷来拍卖,卖出的钱上缴国库!”
好家伙!
朱雄英:“……”
感情他们没有弹劾自己,是打的这个如意算盘。
这些人看上了那些土地!
朱雄英听了曾泰的话,睡意全无。
凭什么一定要拍卖空出来的地?
卖出的钱,还都要上缴国库?
朱雄英攻打东瀛,把大明百姓迁往东瀛,可不是想让大明国库变得充实啊!
他立刻对曾泰,升起了警惕。
这个曾泰,究竟是代表了士绅和地主阶层,还是代表了户部的意思?
如果是前者,那这曾泰可就是居心叵测了。
一有机会,他就会站出来,为背后的贵族和地主说几句话。
这样的人,不能要。
如果说,曾泰这么做,只是想要充实大明的国库而已。
那么,身为户部尚书的他,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户部缺钱啊!
身为户部尚书,想办法弄点钱,并没有错。
曾泰此言一出,不只是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就连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也是两眼放光。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一来,大明的国土,不会被荒废。
二来,大明的国库也得到了充实。
简直是一举数得!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朱雄英却是开口了。
他朝朱元璋拱了拱手,然后朗声道:
“爷爷,朝中诸位大臣,有一件事,你们似乎弄错了一件事!”
老朱原本还带着几分笑意的脸,顿时僵住了。
就在刚才,曾泰脸上还挂着笑容,想要邀功,但下一刻,他的笑容就跟老朱一样僵在了脸上。
朝堂上所有人都认为可行的办法,朱雄英却不同意。
“敢问皇长孙殿下,臣所言之法,可有不妥之处?”
朱雄英的威名,曾泰也有所耳闻。
先前朱雄英可是直接打掉了好几个尚书,曾泰还不想往枪口上撞。
朱雄英也没有生气,只是有些疑惑。
我才几个月没上早朝,大明的文武百官就都忘了,咱抄家的爱好了吗?!
是嫌家里钱多,还是嫌锦衣卫的刀不够锋利?
“曾大人的话倒是个好主意。”
朱雄英淡淡一笑,道:“不过,这地的归属问题,你确定没有搞错?”
“这些土地,都是我跟百姓们交易来的。”
“我把东瀛打下来,给大明的子民们分了一块东瀛的土地,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在东瀛过上平静的生活。”
“不过,这也是我们跟百姓的一种交易,大明一块地,换东瀛一块地!”
“曾泰大人觉得,按大明律,买卖土地,是否需要经过主人的首肯?”
本文网址:https://www.27cz.com/xs/17/17213/72282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27cz.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