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小说网 > > 大明:重生皇太孙,祖父朱元璋 > 第98章取十二个状元,也叫状元?

第98章取十二个状元,也叫状元?

推荐阅读:冥王出狱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高武:我的细胞可以无限进化天剑神帝命格被换,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民间风水集录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花都大仙医

    锦衣卫的人去抓人,朱雄英却并没有跟随。
    他静静地站在朱元璋的身边,后者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几个月前,空印一案,杀了大量官员,现在又来了一桩。
    再这么杀下去,大明怕是连个官员都没有了!
    “雄英,你说,大明的贪官污吏,到底是怎么来的?”
    朱元璋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再这么下去,满朝文武,都要瑟瑟发抖,认为我们老朱家,就是一个嗜杀臣子的皇族。”
    “咱害怕,那些有能力的人,都不敢在大明效力了。”
    “这些贪官污吏,都该死。”朱雄英毫不犹豫道,“但是皇爷爷确实该给他们加钱了。”
    “至于效不效力,那不重要。”
    “治国靠的是文臣,但想要一统天下,还需要武将和士兵。”
    “一石招不到官员,那就十石,还招不到,那就一百石吧。”
    “你还不明白,雄英。”朱元璋笑道:“天下大势,皆有定数。”
    “空印案一出,能办事的官员已经不多了。”
    “再这样下去,恐怕地方上没人能用了。”
    “这些官员既然堕落了,没必要放过他们。”朱雄英有不同的见解,“我只威胁了郭桓三句,他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放在乱世之中,指不定他那就是卖国贼了。”
    “皇爷爷,丢了官心不要紧,能得民心才是最重要的。”
    “更何况,我们还有科举!”
    “大明也该举行科举考试了!”
    想当官的不多了?
    行,如果你们不愿意,那就下去吧,把位置留给想上的人。
    没人想当官,那就让朝廷加俸禄。
    总会有人站出来的。
    华夏封建社会几千年,无数人挤破了脑袋想要当官,从此建功立业。
    杀几个贪官污吏,是给后人警醒用的。
    就科举而言,洪武时期的确存在过科举。
    不过,洪武年间,科举考试一直是断断续续的。
    自洪武三年至洪武五年连续举办三次科举。
    不过,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过科举了。
    一晃就到了洪武十五年。
    朱元璋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距离上次的科场考试,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如果实在没人愿意做官的话,科举也不是不可以。
    最起码,想当官的人,也能混个一官半职。
    不过很快,朱元璋就反应过来了:
    “科举是好事,但是,大明十年来,都没有举行过科举。”
    很显然,朱元璋对科举并不热衷。
    “皇爷爷什么好担心的?”
    朱雄英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科举好坏,一看便知。
    没必要纠结。
    又是胡惟庸案,又是空印案,又是几个月后的郭桓案。
    大明不知道死了多少官员。
    这样下去,朝廷的命令根本没人执行。
    人少了,就算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也不会尽心尽力的。
    “科举虽然好,但也不是没有坏处的。”
    朱元璋长叹一声,说:“最近一次科举,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那次的科举结果,南北方的实力,完全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洪武五年举进士,全是江南进士,北方一人也没有。”
    “如此下去,将会出现南重北轻的情况。”
    这的确是原因之一。
    老朱统一了大明之后,北元便被逼到北方草原。
    此时的大明境内,还有很多其他的势力,并没有完全统一。
    大明的头十多年,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科举考试都是南方人参加的原因,其中浙赣、闽等地的读书人占了大多数。
    别的地方没有几个文人。
    这不是老朱想要的。
    所以,他决定废除科举制度,用举荐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其实也不难。”
    朱雄英微微一笑,道:“在大明,一共有十二布政司,各自进行科举考试。”
    “按布政司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个布政司,都是以第一名为状元。”
    “十二名状元,这还不够用吗?”
    “为什么要十二个状元?”老朱也是个倔脾气。
    第一名,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十二个人同名次,还叫什么状元?
    “那就叫布政使状元吧。”
    朱雄英道:“比如从北平来的,就叫做北平布政司状元。”
    “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各自选举便可。”
    “至于整个大明第一名,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他是布政司状元,爷爷从中自己挑选喜欢的就好了。”
    按照布政司前来参加科举,这一招让老朱眼前一亮。
    在这个时候,大明朝死了无数官员。
    这种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分布政司举行科举考试,是最好的办法。
    朱元璋点点头,低声道:“这件事容我再想想,再征求一下群臣的意见。”
    闻言,朱雄英顿时不高兴了。
    老朱一向是个果决之人,怎地今日却是如此的犹豫不决!
    “好吧,爷爷不开展科举也没事。”
    朱雄英笑道:“我打算在大明各地,开设科技部的讲堂。”
    “从大明各地招收优秀的学子,由科技部资助培养。”
    朱元璋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咱连科举都还没开始呢,你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学堂了。
    这简直就是在打我老朱的脸!
    “雄英,不要太着急了。”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如果是有钱人的弟子也就算了,可如果只收取穷人家的孩子,那些富家子弟恐怕要闹翻天啊……”
    朱雄英不以为意地笑了笑。
    在他这个皇长孙眼中,所谓贵族阶级就是谢特!
    他从不把这些土豪士绅放在眼中。
    不过是一群暴发户无赖而已。
    再说了,如今的老朱还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后者一直以为,大明是建立在百姓的基础上的。
    不过,大明的安定,还得看士绅们的支持。
    然而,老朱并不知道,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各种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不过是一群平民而已。”朱雄英大手一挥,道,“他们敢闹事,我自会处理好。”
    “我的课堂,只收天赋异禀之人,无论贫富。”
    听得这话,朱元璋这才放下心来。

本文网址:https://www.27cz.com/xs/17/17213/72280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27cz.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