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小说网 > > 大明:重生皇太孙,祖父朱元璋 > 第58章诛三族!被抬着上早朝是一种什么体验?

第58章诛三族!被抬着上早朝是一种什么体验?

推荐阅读:冥王出狱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高武:我的细胞可以无限进化天剑神帝命格被换,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民间风水集录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花都大仙医

    朱元璋嘿嘿一笑,说道:“咱封他为国公,丞相,这还不够?”
    朱元璋是真的气坏了。
    从李善长的供词来看,胡惟庸的确是有造反之意。
    他竟然拿出了淮西王的位置,想要将李善长拉拢过来。
    可是胡惟庸却在李善长同意之前被杀。
    若是胡惟庸死得迟一点,李善长是不是真的要造反,那就难说了。
    也许会,也许不会。
    不过,老朱此时的心情,可就不怎么好了。
    “让锦衣卫处理韩国公的事情。”
    朱元璋长叹一声,又道:“诛三族!”
    要知道,这造反可是要诛九族。
    但朱元璋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并未赶尽杀绝。
    “皇爷爷,这件事,还牵扯到了一位大人物。”
    “皇姑母,就在三族之中。”朱雄英解释道。
    朱元璋这才想起,李善长之子娶的是他的女儿。
    一念及此,他不禁扶额。
    至于为什么一开始没想到,那是因为李祺实在是太普通了。
    比起李善长来,差得太远了。
    如今的驸马,就是他现在能拿得出手的最大名号。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把他们贬到淮州去罢!剩下的,全部杀光!”
    “是!”
    朱雄英得到命令,立即返回了锦衣卫。
    他下令,将李善长一家老小都送去行刑。
    处死!
    李善长被抄一事,不但在朝堂上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
    甚至应天城内,也有不少人在议论此事。
    朱元璋本来是想着,这一次,他一定会被扣上一个弑功臣之罪。
    可李善长一家被他灭门,满京的人却纷纷称赞他做的好!
    有些人甚至把李善长当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贪官污吏。
    更有人无中生有,将李善长说得跟赵高一样,是个大奸大恶之徒。
    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京城里还有另外一个说法。
    李善长与北元私通。
    而且还说的头头是道。尛說Φ紋網
    这些年来,朱元璋始终没有杀李善长。
    就在这个时候,北方传来的消息是,大明已经覆灭了北元,接着李善长的全家都被抄家了。
    这么一说,还真有点道理。
    而且,在朝堂之上,也传出了一些风声,说这件事情与北元脱不了干系。
    李善长私通北元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样一来,朱元璋在明面上的声望,就得到了极大的保护。
    京城仿佛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静之中。
    朱雄英依旧是锦衣卫的统领。
    锦衣卫,依旧是原来的样子。
    但是现在的锦衣卫,却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了往日的凌厉,反而多了几分机械的味道。
    锦衣卫的人络绎不绝的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大臣们抓了起来。
    只要进了锦衣卫,这些贪官污吏就会改头换面。
    朱雄英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毛骧。
    平静的生活了几天,李公公就把朱雄英给吵醒了。
    这一次的早朝开得很早,文武百官们还没有天亮就准备上朝。
    一直到了奉天殿,天色才蒙蒙亮。
    朱雄英也就罢了。
    他居住于东宫。
    东宫离奉天殿并不远,毕竟,这里也是皇宫。
    不过,朱雄英眼皮都快睁不开了,根本爬不起来。
    无奈之下,李公公只好命人将朱雄英弄到了软轿上。
    从东宫一直搬到奉天殿,一路跌跌撞撞,才将朱雄英弄醒。
    李公公出了一身的汗,一直到奉天殿的门前,才停下脚步。
    李公公掀开轿帘,一副焦急的样子。
    “我的祖宗啊,快起来!”
    “上早朝啦。”
    朱雄英迷迷糊糊地揉着眼睛,一副迷茫的样子。
    “说起来,我这几天不上朝的时候,爷爷好像也没说过吧?”
    朱雄英看着李公公,道:“朝廷里可是出了什么大案?
    “那倒不是什么大事。”
    李公公想了想,继续问道:“韩国公一事,六部尚书不是有三个已经辞官归家了吗?不过,尚书人选都很重要,需要重新选。”
    “嗯,那就交给爷爷决断就好了。”
    朱雄英一边说着,一边转过身,就要钻进轿子里睡上一觉。
    李公公伸手一招,就将他拉了回来。
    “陛下有令,今日你非上朝不可!”
    朱雄英被人架着向奉天殿内走去。
    文武百官,还有朱元璋,都已经在奉天殿中等候。
    朱雄英这才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座位上。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不动声色地说:
    “那就由郭桓暂代户部尚书一职。”
    “李信接任吏部尚书一职。”
    “刘仲质担任礼部尚书。”
    朱元璋当即就任命了三部尚书。
    朱雄英闻言,顿时满头雾水。
    你让我过来,不是说要商量任命三位尚书吗?
    我还没来呢,你就这么说了?
    朱雄英还没回过神来,朱元璋就坐在龙椅上,继续说了下去。
    “今天的奏折先放一放,咱有个问题要问诸位。我大明的赋税,该如何增加?”
    “空印案中的贪官污吏,大部分都被抓了起来。”
    “就算加上他们贪的钱粮,大明的赋税,跟宋朝比起来,差得太远了,甚至连元朝都比不上。”
    这是朱元璋心中的一个疙瘩。
    为什么两宋前元的赋税,都能超过大明?
    难道我们大明还不如这两个朝廷?
    听到这句话,朱雄英这才明白过来,老朱叫他来的目的是什么。
    搞了半天,就是为了那点税。
    “陛下,现在的大明,和宋元不一样。”
    一众大臣中,新晋的刘仲质越众而出:
    “宋、元两国,都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才能在大明之上。”
    “现在,大明已经扫平了北元的障碍,北境的子民们,也能过上平静的生活。”
    “假以时日,我大明朝的赋税只会节节攀升。”
    朱元璋点头,心里却很是不爽。
    难不成我们在北方打错了仗?
    要是不打仗,啥也不用干,税就进了咱口袋!
    这句话对一个昏君来说或许有用,但朱元璋显然不是一个昏君。
    他看了一眼群臣。
    一时间,众大臣都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一会儿,又有一位大臣开口道。
    “陛下,微臣以为,应当按照刘大人所言,加征赋税。”
    说话的,正是新上任的户部尚书郭桓。

本文网址:https://www.27cz.com/xs/17/17213/72280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27cz.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