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一品寒士 > 第962章 王勃的舞台

第962章 王勃的舞台

推荐阅读:冥王出狱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高武:我的细胞可以无限进化天剑神帝命格被换,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民间风水集录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花都大仙医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滕王阁在另一个时空历尽沧桑,修了又倒、倒了重修,到后世人们见到“滕王阁”,早已不是本来的模样。
    而最初建这座高阁的骄傲“帝子”,早已埋葬在山丘之中,盛唐繁华亦烟消云散。
    七郎仰望高高的滕王阁,不知为何升起一种激动和沧桑的心情。
    一层层拾阶而上,才子佳人的欢笑声渐渐明晰,更有激昂的乐声响起,是《秦王破阵乐》。
    若说这个世上有谁时时刻刻怀念先帝,那一定是执拗的滕王。
    滕王走在前面,和出来迎接的才子谈笑风生。
    不断有人拜见太子和葛王,也有人过来向七郎和赵智行礼。
    七郎在其中看到好些熟悉的面孔,有年少成名的才子王勃、杨炯,还有韶州张家的郎君。
    杨炯的姐姐嫁给李敬业,他看到李敬猷和李敬真,非常高兴,不停地说话。
    李家兄弟得意地吹嘘着自己如何受皇帝重用……
    “有许多人随太子南下,圣上还是难以放心,钦点我们做贴身护卫。”
    “那县令被我们目光一逼,吓得双腿发抖,倒豆子一般如实招供……”
    杨炯适时地惊叹:“哇~~哇~~”
    登上设宴的高阁,金戈铁马的《秦王破阵乐》停下,当中一人抱着琵琶过来行礼。
    会是美貌的乐伎吗?
    是七郎的熟人兼亲戚。
    此人是安氏楼的东家、赵六郎妻子安二娘的兄长,高祖封为散骑侍郎的安叱奴。
    安叱奴是昭武胡人,相貌和汉人迥异,但在座的人都挺尊敬他。
    不仅仅因为他年纪大、琵琶精湛,更因为他侍奉过高祖。
    ……别说是个人,就是长辈养的阿猫阿狗,都不能随意呵斥。
    七郎让孩子们过来与安舅舅见礼,笑道:“安兄如何在豫章?他乡遇故知,可真令我惊喜。”
    安叱奴说:“我为大王驱使,从山东送一些东西过来。在此遇到子逊,也很高兴。”
    滕王豪迈笑道:“老安知道子逊来了,主动说要弹琵琶。诸位都是沾了子逊的光,才能听到安侍郎的乐声!”
    这话既捧七郎,又抬高安叱奴的地位。
    宾客识趣,都向七郎道谢。
    高阁上布置好蒲团矮榻,分宾主入座后,滕王举杯说:“难得太子和葛王途经豫章,又有岭南赵大都督在,今日诸位诗词歌赋相酬,务必尽兴。”
    众人谢滕王。
    喝了三杯后,滕王看向王勃:“你做的《太平楼序》令岭南纸贵,你看是广州的太平楼好,还是本大王的滕王阁更胜一筹?”
    七郎摇了摇酒杯,微笑看向王勃。
    这是一道送命题。
    小少年不过十二三岁,当着滕王和七郎的面,该如何回答呢?
    王勃朗声说:“当日在太平楼,我被赵大都督的威风震慑,只沉浸在他征服蛮夷的壮举中,无暇看楼中景色。如今在此阁中,有诸位殿下在,我只能赞叹殿下们的英姿,哪里顾得上其他呢?”
    “哈哈!你这小郎君会说话!”滕王笑着,又脸色一正追问:“那你觉得,我和赵子逊,谁的英姿更胜一筹呢?”
    王勃心好累……李家的大王都这么难缠的吗?
    和赵大都督比英姿?
    心里没点数?
    他一脸为难,苦着脸说:“我年少,难以分辨。大王和赵都督都是俊杰,是吾辈之楷模。”
    滕王大笑:“你的意思,本大王和赵子逊不分伯仲?算你有眼光!今日这诗会的序,仍然由你来写!”
    此言一出,众才子纷纷羡慕地看向王勃。
    《太平楼序》一出,王勃已是同龄人中的翘楚,连华阴杨氏的杨炯都略逊。
    再有今日的《滕王阁序》,王勃必将名垂青史啊!
    十二三岁已经登上人生巅峰,真是叫人羡慕得从里到外都酸了。
    绝不让一个小少年抢尽风头!
    才子们拿出科考的劲头,誓要写出惊才绝艳的名篇,压着王勃扬名!
    所谓“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
    此时的王勃,比另一个时空写《滕王阁序》时年轻很多。
    少年成名,意气风发,没有经历挫折的他,心境和另一个时空截然不同。
    七郎也很期待,这一篇《滕王阁序》会有什么惊喜。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开篇一出,众人的表情都比较淡然。
    这两句属于平常,没有太惊艳。但以王勃的年纪,已属难得。
    七郎微微一笑……来了。
    果然,王勃越写越顺,越写越惊艳。
    虽心境不同,才华却似更增进几分,俯仰之间,笔墨如神。
    小少年的身影变得高大,似有古之诗仙站在上空,借他的笔写出这些惊才绝艳的佳句。
    原本还想着一争高低的才子纷纷抛下笔,屏气凝神地听人接报下一句。
    而王勃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每一个令人唇齿留香的词句相会,似老友重逢,又是情人相会,忘却身边的一切。
    阁中帝子、栏外长江,古来圣贤都是他灵感的源泉。
    第一次,有七郎在的场合,被一个年少的小郎君夺去众人的注意力。
    此宴既作为接风宴,女眷亦在屏风后出席,同样屏气凝神地等着精彩迭出的佳句。
    赵禧忽然站起来,绕过屏风看向那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少年。
    怎么可能?
    怎么可以在那么年少的时候,就能作出这样的词句。
    她只听说过父亲在少年时名震国子监,令无数高官勋贵子弟俯首……
    原来,还有不逊于他父亲的少年吗?
    她深吸了一口气,又摇头……只是文采罢了,离父亲的文武双全还是差远。
    她的父亲,可不是靠舞文弄墨扬名的。
    董月明看女儿时而赞叹时而摇头,失笑:“喜儿在想什么?”
    赵禧脱口而出:“他不如父亲。”
    坐在一旁的滕王妃和新城长公主都不禁笑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总是崇拜父亲。
    滕王妃说:“我的长子修琦,也说无人能及他父王。”
    虽然在赵禧眼中,父亲是最强大最优秀的。
    但此时此刻,整座滕王阁的宾客,都在为少年王勃的才华而倾倒。
    《滕王阁序》最后一句写完,全场皆寂静。
    滕王抚掌站起,大声说:“来人!立刻将抄好的序送去刻印雕版!本大王要印一千份,送往长安!”
    众人纷纷说:“大王,先送我一份!”
    说完又围在王勃身边:“小郎君,可否送我一幅亲手写的?”
    “额也要~都是额滴~~”
    王勃刚从诗词的圣境中回过神,就被人包围了。
    小少年惊慌失措,眼中只看到赵都督的身影,慌乱地冲过来:“赵叔父救我!”

本文网址:https://www.27cz.com/xs/11/11997/43897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27cz.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