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一品寒士 > 第883章 东方之珠计划

第883章 东方之珠计划

推荐阅读:冥王出狱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高武:我的细胞可以无限进化天剑神帝命格被换,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民间风水集录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花都大仙医

    朝廷百官在朝会上又看到来自岭南的奏折时,都怔了怔……总觉得这一年收到岭南的消息,比过去十年还多。
    各部主官打开奏折前,都怀疑赵子逊是不是又写了邪恶的万言马屁书。
    就连萧凌都做好心理建设……马屁怎么了?文采斐然!
    结果传到手打开一看,还不如马屁信呢!
    赵子逊这封信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没有长篇大论的马屁……让人看到他可长可短、可软可硬的神技。
    但,实在太异想天开了。
    户部尚书高履行率先说:“岭南虽有海贸之利,但往往几年才有一次海商来,朝廷也没收到什么税。如今的港口就够用,没必要扩建。”
    他将扩建大港的成本简单地说了一遍……参考当初为征讨高句丽,在山东建的港口。
    岭南那么穷,建大港岂不是要朝廷拨款?
    朝廷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地主家也莫得余粮啊!
    皇帝沉吟道:“成本确实高,但赵全说他会想办法自行筹措。”
    门下省一位御史高声说:“微臣有疑惑,赵全所谓的‘自行筹措’,可是强行摊派?岭南百越杂居,若收刮百姓、强征民夫,会引起民乱!”
    又有人附和,甚至提起前朝炀帝修大运河的事,质疑赵全“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朝堂上议论纷纷,都不看好这件事……
    大伙儿正忙着跟皇帝较劲新皇后的人选,赵全突然冒出来说建什么港,带乱节奏!
    皇帝问萧凌:“卿如何看?”
    萧凌躬身出列,只淡淡答了一句:“赵全修辽东大连港,既没问朝廷要钱,也没引起民乱。”
    乱哄哄的朝堂顿时一片安静。
    糟糕!
    光顾着反对赵全,忘了他有成功经验!
    第一个提出的质疑的御史很尴尬,讪讪地笑了笑:“是!是下官忘了。”
    他跟赵全没啥过节,但御史的职责就是风闻弹劾、监督百官过失……
    换句话说,他只是顺势拿了七郎来刷绩效,结果刷爆了。
    钱的问题不是问题,皇帝就很想同意。
    因为七郎在奏折中说,他要修个能停泊上百艘战舰和商船的大港!
    这个港一定要举世无双,才能彰显我大唐的气派!
    等岭南的港口修好,就可以来往南洋、大食波斯,乃至遥远西方进行海贸,让这些地方源源不断地为大唐输送物资和财富。
    岭南、越州、山东、辽东的港口连成一串,南北的物资可以从海上运输,为陆路做补充。
    如果遇到战事,陆路通道被叛军切断,朝廷可以从海上调动物资和兵马。
    日出东方,这些东方海岸上的海港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七郎称之为“东方之珠”计划。
    七郎描绘的广阔宏图,令皇帝很心动。
    他一直都想超越父皇的文治武功,需要更强大的经济基础。
    但兵部尚书崔敦礼说:“赵全所言,为保护港口和航道,需要一支强悍的海军,每日在海上训练和巡逻,并护送我朝商船远航。”
    “当初征高句丽,朝廷建水师,打造战船、招募水手士兵,都耗费巨大。”
    “一支常规海军的军资,比建港消耗更大!”
    “除了军资……这样一支强大的海军,还有兵马管辖调拨权的问题。”
    要知道,边疆督抚纵使可靠,也是会调换的。
    即使赵全忠心耿耿又能干,将来他调走了,海军落到地方豪强手中,比如岭南冯家或冼家……
    这不是为地方割据奠定基础吗?
    朝廷如何能安心?
    皇帝兴奋的心情沉了下来,这些都是大问题。
    如今的军制是“府兵制”,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即“全民皆兵”,像赵家这样的农户,都有轮番服兵役的义务。
    边军还有“世袭军户制”,即“父子兵”,军户免除一定的税赋徭役,世代出丁进补上代边军的缺额。
    七郎描述的强悍海军,显然不适应轮番服役的“府兵制”,更适用职业当兵的“世袭军户制”。尐説φ呅蛧
    这些军户,又如何调配安排?
    皇帝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赵全奏折中说,海军分辽东、江东、岭南三部分,由大都督或亲王充任名义上的统领,督促各军司马练兵,但无调动之权。”
    “而兵部有权调兵却不直接管兵,以此相互节制。只有皇帝的诏令才能两者合一,大军调动。”
    朝臣又议论了一番,长孙无极说:“如此确实降低了官军私用的风险,但海军在外,朝廷很难切实监管。”
    立刻有人接道:“太尉所言极是!海军一出海,谁知道去了哪里?”
    搞不好跑出去做海盗,平白坏了大唐的名声。
    “海贸的利益是否值得建这样一支海军?若要朝廷负责军资,开销比建港还大;各地都督府自行负责,恐怕地方都不愿意建呢!”
    怎么看,都是异想天开!
    一项涉及地方建设和军制的大计划,哪里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定下的?
    纵然是对七郎信心十足的皇帝,也得斟酌再斟酌。
    皇帝一时没有下定决心,让百官散朝后继续商议,下次朝会再定。
    百官都松了一口气,皇帝在纳谏这一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皇帝回到咸池殿,有些气闷……
    赵全描绘的蓝图太美好,他真的舍不得放弃,想让赵全去试一试。
    可是,众人的顾虑亦有道理。
    正想着,帘子一动,一个浅黄色的身影端庄优雅地走了进来。
    “媚娘,你来了。”皇帝笑了笑,叹道:“赵全给朕出了一个难题,朝臣吵成一团,你也听一听。”
    武昭仪很聪慧,许多事情上都能给他出建议。
    皇帝把七郎的奏折给武昭仪看。
    武昭仪看完后,微微笑道:“既然赵全信誓旦旦,陛下何不让他试一试?但有一条,无论建港还是建海军,朝廷都不拨款,海贸所获重利,必须按税制上缴朝廷。”
    要钱是没有的,但你挣的钱必须上交。
    控制了钱,就间接控制了兵马。
    “军队的管辖和调动,就按赵全说的,地方上名义管辖,兵部有调动权。海军出海护航,必须有兵部调令。”
    “至于辽东和江东……”武昭仪笑道,“倭银源源不断地通过辽东送来,他们本身就需要一支海军护航,否则海上必有盗匪横行。”
    “辽东海军的经费,就从倭银中支取。”
    “江东在两地中间,作为中转港口,暂且不需要建海军。”
    武昭仪说得头头是道,皇帝眉头渐渐舒展,目光充满欣赏……又似乎隐隐带着一丝别的意味。
    下一次朝会上,皇帝对七郎的奏折作了批示:港口可以建、海军也可以建,要钱要人没有,赚到的钱必须上交。
    长孙无极脸皮抽了抽。
    皇帝这话无耻得他都不好意思阻拦赵全的异想天开了。
    这到底是谁给皇帝出的主意?
    这不要脸的程度,跟皇帝简直是一丘之貉。
    当皇帝的人,心都黑啊!
    朝中百官不再反对,甚至为赵全鞠了一把同情的眼泪。

本文网址:https://www.27cz.com/xs/11/11997/43896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27cz.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