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高句丽主动出击
推荐阅读:冥王出狱、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高武:我的细胞可以无限进化、天剑神帝、命格被换,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民间风水集录、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花都大仙医、
长安这边闹得挺厉害的时候,海东三国那边的情况,倒是一片大好。
跟善德公主的谈判顺利进行,新罗国自然就顺利归附于李枫,从此,世界上再无新罗国,只有新罗道。
百济国和新罗国,皆是成了大唐的两个道,分别是百济道和新罗道。
全占新罗国之后,红拂女按照李枫的吩咐,没有急着向高句丽进军,而是在新罗国全面实施吏治。
征服新罗国的任务完成,李枫的辖内官吏明细清单,就多出了新罗国的所有官员情况。
李枫立即誊抄下来,派人给红拂女送过去。
红拂女拿到清单之后,立即就派人按照清单的内容将贪污违法的官员抓起来盘问。
或者直接就招了,或者严刑逼供之下才招,总之是都招供了。
而且,更是咬出来一大堆的豪强恶霸,也被红拂女下令一一依法论处。
新罗国百姓,那是敲锣打鼓地欢庆啊,个个都是口中直呼“江南王万岁”。
新罗民心,彻底依附。
同时,还是李枫既定的策略,裁军。
将年纪大的,年纪小的,以及身体羸弱的,全都裁员,让他们回乡务农。
在李枫强大的辖内官吏明细清单之下,哪一个人有问题,李枫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自然是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来。
所以,百济和新罗境内,每个城池,只需要一两百军队驻守就足够了。
即便如此,两国大军加在一起,足足有十万了。
再加上三万飞虎唐军,红拂女可用来陈兵高句丽边境的大军,已经高达十三万。
这么一来,高句丽就紧张了。
前文交代过,高句丽有二百多万人,养了大军足足五十万。
五十万大军,绝对不是小数目。
就算是如今的大唐,江南和江北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四五十万大军。
只不过呢,高句丽国王跟百济和新罗一样,五人养一兵,使得百姓的赋税太高。
五十万大军,打守卫战还行,粮道就在国内,调拨起来方便。
可若是劳师远征,补给长远的话,这五十万大军的粮草就能把整个高句丽给拖垮。
当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就是因为补给太长,活生生把大隋给拖垮了。
但现在,战场即将在高句丽境内发生,高句丽的五十万大军基本上就可以全部陈兵过来。
高句丽朝堂之上,官员们对此意见不一。
有的认为,唐军火器厉害,高句丽难以抵挡,劝高建武主动跟李枫议和,以免干戈。
有的认为,李枫志在平定海东三国,不管高句丽态度如何,唐军铁定会攻打高句丽国。
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出击,给唐军以颜色。
至于唐军的火器厉害,但数量绝不会多。
两军数量相差极多,唐军必然不是对手。
还有人建议,马上跟大唐皇帝联系,请大唐皇帝派兵支援。
当然,也有人建议,以静制动。
因为李枫与李二不和,李枫进攻高句丽,李二铁定不会帮助李枫。
所以,可以将高句丽的大军全线铺在与百济国和新罗国之间的城池,坐等唐军来攻,以人数和城池的优势,对抗唐军。
最后,渊盖苏文力排众议,建议先趁新罗国形势不稳,大军进攻新罗国。
若是战事顺利,大军可以立即南下,扫平新罗国。
若战事不顺,则马上固守与新罗国接界的几个城池。
高建武觉得渊盖苏文所言有理,于是就采纳了他的话,派高大阳领军十五万,南下攻打新罗国。
高句丽国主动出兵,李枫也曾想到过。
于是,在他临走之前,曾叮嘱过红拂女,将三万飞虎军调拨在新罗国和高句丽国的边境城池,同时派人细作,探知高句丽国的情况。
那边,高大阳刚刚出兵,负责镇守边境的李绛仙就得到消息了。
这是李绛仙第一次单独领军,红拂女不放心,将程处亮、薛万均、李德謇三人派给她当副将。
李绛仙乃是李靖之女,从小耳濡目染,对兵法之了解,可以说在这些国公二代们之上。
尤其是,得了这个差事之后,李绛仙很是慎重,自然制定出详细的计划。
高句丽那边刚一动,李绛仙这边也动了。
却说高大阳率领十五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南下,压了过来。
高大阳用兵还是有些手段的,并不急功冒进,而是派出斥候,不断打探前面的情况,大军则是徐徐前进,以防中伏。小說中文網
“启禀将军,前方并没有发现任何敌军。”
“启禀将军,前路通畅,并无任何埋伏。”
“启禀将军,前方只有敌军的一些斥候,见到我军斥候,就立即遁走。”
……
斥候一个个来报,意思只有一个,前面安全得很。
高大阳却并不轻松,他身经百战,曾经参与过抗击三次隋军入侵的战役,可谓是作战经验极为丰富。
海东三国,征战多年,高句丽实力强于另外两国,都未能将两国拿下。
但唐军才用了多久的时间,就把百济和新罗国给攻陷了。
尤其是唐军的吏治,让高大阳感觉到可怕。
他担心,若是一旦高句丽的城池被唐军攻陷一二,唐军在那里施展吏治,就等于是打破了高句丽民心的突破口。
百济国和新罗国是如何覆灭的,高大阳当然知道。
高句丽国权贵对百姓的欺压,跟百济国和新罗国并无什么两样。
所以,高大阳心里明白,他这支先锋军,必须要打胜仗。
一来可以鼓舞高句丽大军的士气,二来可以震慑高句丽百姓。
毕竟,百济国和新罗国吏治之事,早就传入了高句丽国。
高句丽各地的百姓,已经有蠢蠢欲动之势了。
一旦高句丽大军兵败,这个蠢蠢欲动之势,恐怕就会变成燎原大火。
高大阳一路南下,越是听斥候汇报,前面没有唐军,他这心里就越发不安。
以高大阳多年的行军打仗经验,这种情况绝不是真正的平静,唐军必有阴谋。
可是,阴谋是什么,高大阳猜不出来。
带着深深的怀疑和担忧,高大阳率军来到新罗国最北面的铁克城。
跟善德公主的谈判顺利进行,新罗国自然就顺利归附于李枫,从此,世界上再无新罗国,只有新罗道。
百济国和新罗国,皆是成了大唐的两个道,分别是百济道和新罗道。
全占新罗国之后,红拂女按照李枫的吩咐,没有急着向高句丽进军,而是在新罗国全面实施吏治。
征服新罗国的任务完成,李枫的辖内官吏明细清单,就多出了新罗国的所有官员情况。
李枫立即誊抄下来,派人给红拂女送过去。
红拂女拿到清单之后,立即就派人按照清单的内容将贪污违法的官员抓起来盘问。
或者直接就招了,或者严刑逼供之下才招,总之是都招供了。
而且,更是咬出来一大堆的豪强恶霸,也被红拂女下令一一依法论处。
新罗国百姓,那是敲锣打鼓地欢庆啊,个个都是口中直呼“江南王万岁”。
新罗民心,彻底依附。
同时,还是李枫既定的策略,裁军。
将年纪大的,年纪小的,以及身体羸弱的,全都裁员,让他们回乡务农。
在李枫强大的辖内官吏明细清单之下,哪一个人有问题,李枫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自然是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来。
所以,百济和新罗境内,每个城池,只需要一两百军队驻守就足够了。
即便如此,两国大军加在一起,足足有十万了。
再加上三万飞虎唐军,红拂女可用来陈兵高句丽边境的大军,已经高达十三万。
这么一来,高句丽就紧张了。
前文交代过,高句丽有二百多万人,养了大军足足五十万。
五十万大军,绝对不是小数目。
就算是如今的大唐,江南和江北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四五十万大军。
只不过呢,高句丽国王跟百济和新罗一样,五人养一兵,使得百姓的赋税太高。
五十万大军,打守卫战还行,粮道就在国内,调拨起来方便。
可若是劳师远征,补给长远的话,这五十万大军的粮草就能把整个高句丽给拖垮。
当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就是因为补给太长,活生生把大隋给拖垮了。
但现在,战场即将在高句丽境内发生,高句丽的五十万大军基本上就可以全部陈兵过来。
高句丽朝堂之上,官员们对此意见不一。
有的认为,唐军火器厉害,高句丽难以抵挡,劝高建武主动跟李枫议和,以免干戈。
有的认为,李枫志在平定海东三国,不管高句丽态度如何,唐军铁定会攻打高句丽国。
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出击,给唐军以颜色。
至于唐军的火器厉害,但数量绝不会多。
两军数量相差极多,唐军必然不是对手。
还有人建议,马上跟大唐皇帝联系,请大唐皇帝派兵支援。
当然,也有人建议,以静制动。
因为李枫与李二不和,李枫进攻高句丽,李二铁定不会帮助李枫。
所以,可以将高句丽的大军全线铺在与百济国和新罗国之间的城池,坐等唐军来攻,以人数和城池的优势,对抗唐军。
最后,渊盖苏文力排众议,建议先趁新罗国形势不稳,大军进攻新罗国。
若是战事顺利,大军可以立即南下,扫平新罗国。
若战事不顺,则马上固守与新罗国接界的几个城池。
高建武觉得渊盖苏文所言有理,于是就采纳了他的话,派高大阳领军十五万,南下攻打新罗国。
高句丽国主动出兵,李枫也曾想到过。
于是,在他临走之前,曾叮嘱过红拂女,将三万飞虎军调拨在新罗国和高句丽国的边境城池,同时派人细作,探知高句丽国的情况。
那边,高大阳刚刚出兵,负责镇守边境的李绛仙就得到消息了。
这是李绛仙第一次单独领军,红拂女不放心,将程处亮、薛万均、李德謇三人派给她当副将。
李绛仙乃是李靖之女,从小耳濡目染,对兵法之了解,可以说在这些国公二代们之上。
尤其是,得了这个差事之后,李绛仙很是慎重,自然制定出详细的计划。
高句丽那边刚一动,李绛仙这边也动了。
却说高大阳率领十五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南下,压了过来。
高大阳用兵还是有些手段的,并不急功冒进,而是派出斥候,不断打探前面的情况,大军则是徐徐前进,以防中伏。小說中文網
“启禀将军,前方并没有发现任何敌军。”
“启禀将军,前路通畅,并无任何埋伏。”
“启禀将军,前方只有敌军的一些斥候,见到我军斥候,就立即遁走。”
……
斥候一个个来报,意思只有一个,前面安全得很。
高大阳却并不轻松,他身经百战,曾经参与过抗击三次隋军入侵的战役,可谓是作战经验极为丰富。
海东三国,征战多年,高句丽实力强于另外两国,都未能将两国拿下。
但唐军才用了多久的时间,就把百济和新罗国给攻陷了。
尤其是唐军的吏治,让高大阳感觉到可怕。
他担心,若是一旦高句丽的城池被唐军攻陷一二,唐军在那里施展吏治,就等于是打破了高句丽民心的突破口。
百济国和新罗国是如何覆灭的,高大阳当然知道。
高句丽国权贵对百姓的欺压,跟百济国和新罗国并无什么两样。
所以,高大阳心里明白,他这支先锋军,必须要打胜仗。
一来可以鼓舞高句丽大军的士气,二来可以震慑高句丽百姓。
毕竟,百济国和新罗国吏治之事,早就传入了高句丽国。
高句丽各地的百姓,已经有蠢蠢欲动之势了。
一旦高句丽大军兵败,这个蠢蠢欲动之势,恐怕就会变成燎原大火。
高大阳一路南下,越是听斥候汇报,前面没有唐军,他这心里就越发不安。
以高大阳多年的行军打仗经验,这种情况绝不是真正的平静,唐军必有阴谋。
可是,阴谋是什么,高大阳猜不出来。
带着深深的怀疑和担忧,高大阳率军来到新罗国最北面的铁克城。
本文网址:https://www.27cz.com/xs/11/11618/41620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27cz.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