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通讯兵是新闻工作者?
推荐阅读:苟在仙武,敛尸长生、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医武独尊、钓系玫瑰、绝世神医混都市、万妖圣祖、斩天刀、都市神眼医仙、神道丹帝、龙王令、
“那好,咱们今天就先到这里。”吴逍遥看了看表,“我跟文采今晚就要赶回贝海,后边的对接工作,我们可以先远程沟通,需要再见面的时候我再过来,或者你到我那边实地考察一下。”
“也好也好。”柳小龙点头称是,“我自己一般要守在基地这边,不过销售上的事,我们主管销售的小同到时候去跟你对接就可。”
“好的,我会跟进的。”柳小同点头应诺。
“对了,要不我让小同带你们在柜林玩一天再走,这里的山水甲天下,来了不旅游一番也是可惜啊。”柳小龙询问到。
郭文采看吴逍遥的意见,她实际出来是一天还是两天也没太大关系。
“不了,不了。”吴逍遥摆摆手说,“其实我这次返乡的时候,跟另外两个战友,本来就是先旅游后才到贝海的,中途就在柜林玩了整整三天呢。”
“你果然还是挺逍遥的,人如其名。”郭文采嘟哝到,“我过来预备毕业设计,除了贝海最近的涠洲岛,其他地方都没玩过。”
“你是事业女强人嘛。”吴逍遥恭维说,“等忙过这段时间,你有了真正的假期,我带你把光西所有景点都玩个遍。”
“那,你说话算数。”郭文采伸出手,跟吴逍遥拉钩,“这次我确实也应早点回去,刚入职不久,若为旅游耽搁一天行程,同事可能都会说闲话。”
“好吧,既然这样,这次就不勉强了。”柳小龙也跟着吴逍遥起身,“小同要回柜林的销售部,正好送你们一程。”
“好的,那多谢了。”吴逍遥和郭文采都点头道谢。
这样专车司机就空车返回了县城,柳小同开车把两人直接送到了柜林火车站。还给两人送了四瓶三花酒和四盒礼品装鳞甲鸡。
“这样,等我们两周后贝海的农家乐餐厅运营起来了,你到我们那边来做客,再落实区域销售代理的事情,怎么样?”吴逍遥想自己餐厅都还没建起来,直接邀请柳小同最近几天过去也不合适。
“那好的,吴哥,我随时等你的消息,我这过去很方便。”柳小同把礼品交到两人手里,“文采姐在媒体方面还得多关照我们啊。”
“这个你放心,只要你们是带动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的,我们北海湾新闻网一定都是免费大力支持的。”郭文采有礼有节的回答到。
******
郭文采确实是个女强人。
在回贝海的高铁上,她就没有闲着,此时她文思如涌,直接用自己的IPAD接上外接键盘,开始整理新闻稿。
“文采,你别累着了。”吴逍遥帮郭文采切了个火龙果,“先吃点水果,补充一点维生素。”
“啊,对了!”郭文采又有了灵感,“既然是乡村振兴,怎么能少了水果蔬菜呢!”
“我们就出来一天,凡事也得一步一步来嘛。”吴逍遥说道,“小龙他们养殖场虽然是做的林下养殖,但是他们这里是杉树林,又不是果园。”
“你说可以再果树下养鳞甲鸡吗?岂不是一举两得。”郭文采提议说。
“养鸡肯定是不行,虽然是鸡,但是也能飞几米高啊,而且还有爪子,能上树的,那样养的话,果子基本上全被啄了。”吴逍遥很早就考察过林下养殖,“有一些林下养殖比较成功的,大多是养的鹅或鸭,尤其是大白鹅,不会飞也不会跳。”
就是说即使是鸭子,都是有一定风险会跳起来损伤果树的。
“而且,散养鸭养鹅必须靠近大面积的水源地,它们是要游泳的嘛,大山上也是不合适的。”
吴逍遥提醒到。
“那倒也是。”郭文采想起刚才采访的地方是大深山,海拔比柜林这边高了数百米,当然也就没有大面积湖泊水库了。
“好了,标题和大纲都拟好了。”郭文采松口气,接过火龙果,开始用勺子挖着吃起来,“你帮我看下行不行。”
“你一个名校大硕士,我可资格给你审稿啊。”吴逍遥推辞说。
“那你随便看看,给点意见。这个又不是学传媒的写的就一定是对的,学新闻传媒只代表文章的规范性应该比普通人好,但是内容方面,比如现在写得是乡村振兴,养殖创业,显然你懂得比我多啊。”郭文采让吴逍遥别谦虚。
“好吧,好吧,我看看内容就好,帮你提提点子。”
吴逍遥接过郭文采的IPAD看了起来,“你慢慢吃,不急。”
“《振兴乡村的希望在青年—柳小龙鳞甲鸡养殖的启示》,这个标题还不错呢。”吴逍遥表扬说,“抬头就是‘振兴乡村’四个字,符合国家政策重点导向,看来你学的跟我在部队学的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嘛。”
“那是。”郭文采得意的说。“我就知道我们俩会合得来的。”
确实郭文采的事业单位跟吴逍遥的原工作单位都是为国家办事,有很多政策响应和思想导向都是高度一致的。
而金若洋和张甜甜平时接受的教育,则更偏向普通民企就业赚钱的思想。
“在兴安漠川大山中放养的鳞甲鸡,通过一个90后退伍兵和他的伙伴,借助互联网的助推,成功地走出了大山。”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刘小龙将生长于大山深处的鳞甲鸡打造成年产值上千万的产业,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段开头也很吸引人,直击要害。”吴逍遥一边念,一边点评说。“留下了悬念,让人很想往下读。”
“就是嘛。”郭文采得意的挖着火龙果肉吃着。
“‘高中毕业,又在部队从事过五年新闻宣传报道的柳小龙有与一般乡村青年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不一样的思维。柳小龙的鳞甲鸡养殖成功不是偶然的。’这段你好像有点私心吧?”
吴逍遥这次没有拍马屁了,“柳兄弟是说过他在羌臧部队当过通讯兵,到你这写的怎么就变成五年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了?”
“怎么会没关系,你当我没干过大学学生会啊?”郭文采反问吴逍遥,“大学里有个部门就叫通讯社,你知道干什么的吗?”
“干什么的?”吴逍遥没回过神来,因为大学没参加学生会。
“新闻通讯社啊!”郭文采帮他回答,“我再问你,兴华社的全名叫什么?”
“叫什么?”吴逍遥被问住了,只好回问,“我真不知道。”
“兴华通讯社啊,你不会不知道兴华社是干什么的吧?”
“这个我当然知道,是夏国新闻报道的最高组织。”这点常识吴逍遥还是有的。
“是啊,通讯社就是说专业从事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传播机构,所以通讯兵不就是高新闻宣传工作的么?”
“这?”吴逍遥突然觉得自己被脑筋急转弯绕进去了。
“也好也好。”柳小龙点头称是,“我自己一般要守在基地这边,不过销售上的事,我们主管销售的小同到时候去跟你对接就可。”
“好的,我会跟进的。”柳小同点头应诺。
“对了,要不我让小同带你们在柜林玩一天再走,这里的山水甲天下,来了不旅游一番也是可惜啊。”柳小龙询问到。
郭文采看吴逍遥的意见,她实际出来是一天还是两天也没太大关系。
“不了,不了。”吴逍遥摆摆手说,“其实我这次返乡的时候,跟另外两个战友,本来就是先旅游后才到贝海的,中途就在柜林玩了整整三天呢。”
“你果然还是挺逍遥的,人如其名。”郭文采嘟哝到,“我过来预备毕业设计,除了贝海最近的涠洲岛,其他地方都没玩过。”
“你是事业女强人嘛。”吴逍遥恭维说,“等忙过这段时间,你有了真正的假期,我带你把光西所有景点都玩个遍。”
“那,你说话算数。”郭文采伸出手,跟吴逍遥拉钩,“这次我确实也应早点回去,刚入职不久,若为旅游耽搁一天行程,同事可能都会说闲话。”
“好吧,既然这样,这次就不勉强了。”柳小龙也跟着吴逍遥起身,“小同要回柜林的销售部,正好送你们一程。”
“好的,那多谢了。”吴逍遥和郭文采都点头道谢。
这样专车司机就空车返回了县城,柳小同开车把两人直接送到了柜林火车站。还给两人送了四瓶三花酒和四盒礼品装鳞甲鸡。
“这样,等我们两周后贝海的农家乐餐厅运营起来了,你到我们那边来做客,再落实区域销售代理的事情,怎么样?”吴逍遥想自己餐厅都还没建起来,直接邀请柳小同最近几天过去也不合适。
“那好的,吴哥,我随时等你的消息,我这过去很方便。”柳小同把礼品交到两人手里,“文采姐在媒体方面还得多关照我们啊。”
“这个你放心,只要你们是带动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的,我们北海湾新闻网一定都是免费大力支持的。”郭文采有礼有节的回答到。
******
郭文采确实是个女强人。
在回贝海的高铁上,她就没有闲着,此时她文思如涌,直接用自己的IPAD接上外接键盘,开始整理新闻稿。
“文采,你别累着了。”吴逍遥帮郭文采切了个火龙果,“先吃点水果,补充一点维生素。”
“啊,对了!”郭文采又有了灵感,“既然是乡村振兴,怎么能少了水果蔬菜呢!”
“我们就出来一天,凡事也得一步一步来嘛。”吴逍遥说道,“小龙他们养殖场虽然是做的林下养殖,但是他们这里是杉树林,又不是果园。”
“你说可以再果树下养鳞甲鸡吗?岂不是一举两得。”郭文采提议说。
“养鸡肯定是不行,虽然是鸡,但是也能飞几米高啊,而且还有爪子,能上树的,那样养的话,果子基本上全被啄了。”吴逍遥很早就考察过林下养殖,“有一些林下养殖比较成功的,大多是养的鹅或鸭,尤其是大白鹅,不会飞也不会跳。”
就是说即使是鸭子,都是有一定风险会跳起来损伤果树的。
“而且,散养鸭养鹅必须靠近大面积的水源地,它们是要游泳的嘛,大山上也是不合适的。”
吴逍遥提醒到。
“那倒也是。”郭文采想起刚才采访的地方是大深山,海拔比柜林这边高了数百米,当然也就没有大面积湖泊水库了。
“好了,标题和大纲都拟好了。”郭文采松口气,接过火龙果,开始用勺子挖着吃起来,“你帮我看下行不行。”
“你一个名校大硕士,我可资格给你审稿啊。”吴逍遥推辞说。
“那你随便看看,给点意见。这个又不是学传媒的写的就一定是对的,学新闻传媒只代表文章的规范性应该比普通人好,但是内容方面,比如现在写得是乡村振兴,养殖创业,显然你懂得比我多啊。”郭文采让吴逍遥别谦虚。
“好吧,好吧,我看看内容就好,帮你提提点子。”
吴逍遥接过郭文采的IPAD看了起来,“你慢慢吃,不急。”
“《振兴乡村的希望在青年—柳小龙鳞甲鸡养殖的启示》,这个标题还不错呢。”吴逍遥表扬说,“抬头就是‘振兴乡村’四个字,符合国家政策重点导向,看来你学的跟我在部队学的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嘛。”
“那是。”郭文采得意的说。“我就知道我们俩会合得来的。”
确实郭文采的事业单位跟吴逍遥的原工作单位都是为国家办事,有很多政策响应和思想导向都是高度一致的。
而金若洋和张甜甜平时接受的教育,则更偏向普通民企就业赚钱的思想。
“在兴安漠川大山中放养的鳞甲鸡,通过一个90后退伍兵和他的伙伴,借助互联网的助推,成功地走出了大山。”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刘小龙将生长于大山深处的鳞甲鸡打造成年产值上千万的产业,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段开头也很吸引人,直击要害。”吴逍遥一边念,一边点评说。“留下了悬念,让人很想往下读。”
“就是嘛。”郭文采得意的挖着火龙果肉吃着。
“‘高中毕业,又在部队从事过五年新闻宣传报道的柳小龙有与一般乡村青年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不一样的思维。柳小龙的鳞甲鸡养殖成功不是偶然的。’这段你好像有点私心吧?”
吴逍遥这次没有拍马屁了,“柳兄弟是说过他在羌臧部队当过通讯兵,到你这写的怎么就变成五年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了?”
“怎么会没关系,你当我没干过大学学生会啊?”郭文采反问吴逍遥,“大学里有个部门就叫通讯社,你知道干什么的吗?”
“干什么的?”吴逍遥没回过神来,因为大学没参加学生会。
“新闻通讯社啊!”郭文采帮他回答,“我再问你,兴华社的全名叫什么?”
“叫什么?”吴逍遥被问住了,只好回问,“我真不知道。”
“兴华通讯社啊,你不会不知道兴华社是干什么的吧?”
“这个我当然知道,是夏国新闻报道的最高组织。”这点常识吴逍遥还是有的。
“是啊,通讯社就是说专业从事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传播机构,所以通讯兵不就是高新闻宣传工作的么?”
“这?”吴逍遥突然觉得自己被脑筋急转弯绕进去了。
本文网址:https://www.27cz.com/xs/11/11600/41497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27cz.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