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小说网 > > 奇葩学徒工 > 第72章 合资车队

第72章 合资车队

推荐阅读: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医武独尊苟在仙武,敛尸长生乡野小村医斩天刀万妖圣祖别惹他,他的三个美女师父太残暴穿越七零:俏军嫂自带别墅赢麻了混沌天印

    一日,谈如玉通知贺小钢,立即到市政府谈副市长的办公室一趟。小钢问:“能先告诉市长见我是什么事吗?”
    谈如玉道:“老爸只叫我通知你去,没说是什么事。不过,肯定不是坏事,也不会是求你办私事,要是那样就不会在办公室谈。你去吧!我挂啦!”
    副市长谈闻天对贺小钢的好感是一步步加深的。
    上官月与他结婚时间年龄比他大三岁多,年轻时间无所谓,五十岁以后上官月进入更年期,身体出现变化。四十多岁仍有兴致的他自然感觉遗憾,可也不好说什么。贺小钢治好老伴的隐疾,上官月隐忍数年的虎劲爆发,竟然乐此不疲、索求无度,老谈就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贺小钢为他伐毛洗髓后,他的身体年轻二十多岁,除了身强体壮各种疾病不治而愈外,那方面更是强大。他知道在国外花百万美金换个肾,也能使身体某些功能返老还童,但是,决达不到贺小钢神药的治疗效果。贺小钢治疗上官月用的药贵不贵他不知道,给自己服用的药是无价宝是确信无疑的!他欠小钢的情自然也是无价的!
    那小伙子这末不惜血本是图什么呢?
    利用老伴的职权给他个一官半职倒也不是难事,问题是贺小钢好像对走官场不感兴趣。难道他想当个实业家?可他现在起点太低,手中恐怕连百万元资金也筹措不来,自己就算想帮一把也办不成事。面前到有引资合资项目,可最小的也得是资产上亿的国内企业家才有资格接谈。显然,名不见经传的贺小钢没资格发这个财,起码现在不行!
    正当谈闻天报恩无门之时,一位小港商找到他,想在化工市投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项目。就是在化工市成立一家总投资不足三百万的运输车队。像这种小投资商通常他是不会接见的,最多安排引资办公室给他引见一家运输公司自己洽谈。因港商手中有化工市驻港办事处主任韩桐写给他的私人引见信,而韩桐与他有一定交情,才不得不破格接见。
    经谈得知,这位名叫索延年的港商,因顶债接受了几十台岛国产五十铃大卡,在港卖不出去,也进不了口入内地销售。就托人找到驻港办事处,求得韩桐的书信来化工市引资办,想以投资的方式把这批车弄入口在内地运作。
    像这种微小的合资项目,审批手续很麻烦,本想推掉。突然想起贺小钢承包有车队,这个项目正适合他。
    灵机一动客气地对港商道:“索先生有意报效祖国,带设备进我市经营,精神可佳。只是要政府出面以合资经营立项走手续,还有点问题。因为政府有规定‘价值五千万以上的外资才够政府出面立项,’不过,既然是韩主任引见,我就勉为其难给索先生指条出路。不知索先生可愿闻?”
    索延年这批顶账车不仅压着他大量资金,每天还得付出数目可观的货位费,急于处理此事,听说有出路立即惊喜的道:“能得市长大人指点迷津,幸何如之!索某洗耳恭听!”
    谈闻天道:“几十台车的小项目,市里几家大公司很少愿意合资经营。市政府也不便硬往下压,我想给你引见一家民营车队老板洽谈。只要你们达成协议,我可以看在韩主任的面子上破例为你们申办进口手续,不知意下如何?”
    索延年当然求之不得。
    谈闻天找贺小钢就是说这件事。
    贺小钢正想购置新车,扩大运输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港商的到来无疑是天上掉馅饼。如果谈成此事,贺小钢就可不花钱扩大生产能力,当然是好事!谢过谈副市长的关照之情,欣然带着班律师去政府招待所与港商见面。仦說Ф忟網
    索延年常年经商懂得‘货到地头死’的道理,知道在谈判中自己处于挘势,不敢提出苛刻的合作条件。同时,他此行的目的是处理掉压舱货,并没打算把这批车做为赚钱的资本,只要不赔本就行。所以,双方谈的很融洽。
    很快达成:“港商投资五十台大卡、一辆油罐车、一辆救援抢修车、一辆业务吉普车,一个无线电指挥中心;化联投资车队场地、司机、货源并负责指挥生产。每月产值除油耗、行车杂费、司机工资、国家税收外港方得百分之七十,化联得百分之三十。车跑够十万公里后归化联所有,合同终止。
    申请递到引资办,自然很快批准。十天后贺小钢亲自带队去口岸把五十三台车开回。
    在手机还是高级奢侈用品的年代,小钢的指挥中心可以在半径五百公里的范围内随时掌握每一辆生产车的动态,给指挥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特别是接到外地的回头货源,调度室可以随时通知在货源附近的空车直接去装货,节约了空跑损耗。同时,车在路上出故障或者出事故,队里马上就知道,也节约不少人力、财力。
    当时,各运输公司把集体运输改成个体运输后,个体经营者的运费较集体运输低了一个百分点,给各地的化肥厂一度带来运输竞争的利润,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
    主要是一,煤炭来自不同的矿点,质量把关不易,每车都需要验收加大工作量。二,个体户只拉承运炭,化肥厂必须拿出大量资金存放在山上煤管站,给化肥厂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同时,也不断出现整车丢失,或把质量好的承运炭偷换成低质量的小矿炭的问题发生。三,到了煤炭紧张的冬季,想运就运,不想运就不运,谁给的运价高,就给谁运的个体运输特点,根本保证不了化肥厂冬季正常生产需要。
    贺小钢正是看准了这个市场经济的契机,先是靠代管车辆,接着有自己的集体运输能力的优势,重新获得各大型化肥厂的垂青与信任,纷纷签订运输合同。这就逼的个体车辆老板,为了有稳定的货源,不得不请求加入贺小钢的化联公司接受代管。
    所以,化联运输公司很快由几十辆代管车发展到二百八十多辆。占个体车辆的三分之二以上。化贺汽车联营有限公司几乎垄断了化工市汽车运输大宗货源市场。
    一年半以后,与港商的合同到期。港商不仅捞回车成本,还得到可观的营利。五十多辆半新车全成了贺小钢的财产,可以说是合作成功皆大欢喜!也为数年后双方再次合作打下信任基础。
    岛国产的五十铃车,质量过关、性能好。跑够十万公里在国内来说仍然算是好车。贺小钢在独立运作半年后,把每台车作价三万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当车司机,凭空又捞得一百多万元。又投资购买超大型重卡,做为竞争主力,把市场牢牢掌控在手中。这是后话,暂不提。

本文网址:https://www.27cz.com/xs/11/11448/40865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27cz.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