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琼州之主
推荐阅读:冥王出狱、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高武:我的细胞可以无限进化、天剑神帝、命格被换,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民间风水集录、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花都大仙医、
琼山城很快恢复了平静,吴军除侍卫营外,全部撤回了海口大营。小說中文網
琼州府衙的牌匾被吴军士兵拆下,反了个面刻上“吴王府”三字又挂了上去。
按照朱君瀚的意思,门头还插上了一面朱红大旗,以彰显威严。
黄汉和一家十七口,无论老幼都被吴王砍杀的消息早就传遍全城。
这天上午,琼山城的一间茶楼里,茶客们正对这事议论纷纷。
“这叫什么?这就叫做报应!”
“天道好轮回!想他两兄弟把持县政多年,捞了多少银子?”
“也是胆大,连王妃都敢……”
“噤声!这话不是我们该说的。”
几个富家子弟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卖弄见识。
“听说了吗?吴王摒弃旧制推行新政,只要为朝廷做事的就算是什么公务员。只要识字的都可以报名考试后去做。”靠窗的位置上,坐了几个读书人。似乎不服气众人的注意力都在那帮公子哥身上。
“这都算旧闻了,我听说吴王限期各州县归顺。这马上就是琼州之主了!”
“岂有此理!一个藩王怎敢如此,这不摆明了造反吗?”一个书生拍案而起厉声说道。
“腐儒!你去过中原吗?见过那许多的饥民吗?天下糜烂已久!就需要吴王这种出来涤荡乾坤!你不知道吴王出的告万民书吗?”有人高声骂道。
众人窃窃私语,都不知道这告万民书是个什么玩意。
“君为轻,民为重。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天下存亡,匹夫有责。现今天下贼寇蜂起,建虏虎视眈眈。朝廷坐视天下糜烂,天子不知百姓困苦。今我吴藩君瀚,代天子牧民于琼州,民脂民膏皆为天下,精兵良将是为黎民。今盼天下有识之士,九州草莽英雄,齐聚吴王麾下,救万民于水火,挽皇明之将倾。”一个公子哥站了起来,高声念道。
“哼!造反就造反,一己私利,何必以心怀天下为借口?”刚才的书生讥笑道。
“这天下成祖子孙坐得,懿文太子之后就坐不得?再说了,这靖难是怎么回事百姓们不知道,你们这帮腐儒还不知道吗?”一个公子哥拍案而起。
要说朱棣这所谓的靖难吧,造反就是造反,男子汉大丈夫,却偏偏又当又立。搞了一个什么《奉天靖难记》,里面的内容真是一言难尽。
说朱允炆公然烧毁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画像,又说他穷奢极侈,荒淫无道,派人四处搜刮美女进宫享用,日日莺歌燕舞,通宵达旦吃喝。
啧啧啧,朱允炆要真是这样的人,还用得着你朱棣靖难?
你以为这样就算了?朱棣大嘴一张,红口白牙的。说朱允炆成天就和一堆歌女太监研究切磋“奇技淫巧”,啥事也不干。发明的晴去内衣上还镶上珠宝,简直暴殄天物!
更过分的是,说朱允炆“常服银药,药燥性发,血气狂乱。御数老妇不足,更缚牝羊母猪与交。”
这话说得不荒唐吗?明显要把朱允炆搞臭,自己好心安理得当皇帝。
吴王府,朱君瀚探过萧月娘后,又匆忙赶去府衙大堂议事。
萧月娘已经恢复得差不多,这几天都能下地走动了。
朱君瀚已经决定,等她伤势一好立刻就完婚,可不敢等那什么良辰吉日了。要按那个时间还得到中秋之后。
朱君瀚匆忙进了大堂,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见朱君瀚到来,齐齐起身拱手行礼:“见过吴王!”
朱君瀚伸出双手压了压,面带笑容的说道:“大家坐,不用拘礼。”
县衙大堂已经被朱君瀚改成了议事厅,两边一溜的长桌,和后世会议室一模一样。
“诸位,你们当中有的是我的旧部,有的是原先此处官吏。以往诸事,不再追究。但有言在先,在我这里就要守我的规矩。”朱君瀚虎目环视,虽然语气和蔼,但眼神却咄咄逼人。
经历的战阵多了,还未及冠已周身杀气。
众人都不说话,屏住呼吸等待朱君瀚说出他的规矩。
“我不似太祖,剥皮楦草这种事还是太过……”朱君瀚觉得自己这么说自己祖宗不合适,顿了顿接着说:“我对你们的要求很好达成。第一,不得鱼肉百姓,事关民生之大事不得马虎!第二,不得任人唯亲,做官不能只求无过。”
没了?就这两条?别人都说约法三章,这吴王却是两章?众人瞟了眼朱君瀚,确定已经说完了。
可不要小看这两条,里面可是包罗万象,无限衍生。
不得鱼肉百姓怎么说?你得爱民如子,不贪污他们的钱,有关于他们的政策你要老老实实践行等等。
不得任人唯亲怎么讲?就是要公事公办,不能为一己私利损害百姓利益……
总之,就是凭一张嘴,怎么说都行。
这些做到了,不但是个清官,还是个好官。
“殿下,这样一来岂不鼓励贪腐?”原来的琼山县丞廖永生惊讶道。这吴王也没有说不可以贪腐啊!
他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你别看他肥头大耳,模样憨厚。
萧月娘谁救下的?还不是他?那天就是廖永生心腹将萧月娘救出送到府衙保护起来的。朱君瀚发出告万民书招揽人才时,他第一个站出来跑进吴王府。给琼州带了个好头。
那些躲起来了的官吏这才敢出来为朱君瀚做事。除了至今不见人影的罗荣和吴变儒。
“贪腐?你贪污的钱是谁的?一切均是民脂民膏。贪腐就是鱼肉百姓!”朱君瀚说道。
连朱元璋的剥皮楦草都阻止不了的事,朱君瀚可没有那么傻去费心血。你可以贪,人都是自私贪婪的。但是不能贪百姓的,贪朝廷的。
实在忍不住,你可以去贪土豪劣绅啊,可以去贪那些违法乱纪的嘛。你只要能干实事,贪点就贪点吧。
在座的有心人已经听出了朱君瀚的言下之意,纷纷附和,不管真心还是假意。
“我这里不讲究升官发财,讲究政绩发财。没有政绩就不可能升迁,还要罢黜。讲究在任做的事,责任担一辈子,你死了你儿子担着。”朱君瀚说道。
“至于怎么个章程,现在摊子还小,都在我眼皮底下。日后摊子大了再制定合理章程。”朱君瀚说完觉得差不多了,别一下把人给吓住了,那谁来帮忙做事?
“殿下,现在如何安排?”坐在朱君瀚旁边的林寅问道。
林寅本来一直在海口大营,今天被叫了过来一起议事。
“这个……琼州很快就会全境归吴,这民政班子确实要赶紧搭起来磨合熟悉。”朱君瀚话锋一转:“改琼州为省。廖永生,你为琼州布政使,琼州一应民事皆由你来辅佐我。”
廖永生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竟被吴王选中做琼州的主政官。
他激动的在众人羡慕的注视下站了起来:“多谢殿下提携……”
“好了,一会我再单独和你详谈。”朱君瀚打断了他,压手示意他坐下。
“各位既然弃暗投明归入我麾下,我自然不会亏待各位,官有你们做的,钱财也肯定是少不了你们的。希望大家配合这次新政实施。具体待我和廖永生商议后,再由他来带领各位去做。”朱君瀚可不傻,什么都自己亲力亲为,那还不得累死?把好舵就行了。
“既然如此,我等就先行告退,各自回去处理公务了。”众人起身告退。
众人走后,大堂就只剩下朱君瀚林寅和廖永生三人了。
“不瞒二位,你们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左膀右臂。”朱君瀚说道。
其实哪里是精挑细选,根本就是没人可选,手下就只有这么些人。
“殿下提携之恩,肝脑涂地以报!”廖永生正色道。
他从一个小小的县丞被托一州重任,欣喜感动自不用说。
“殿下看得起鄙人,鄙人自当忠心王事。请殿下示下。”林寅拱手道。
“先说说这个布政使。下面应有分管各业的副手,诸事繁杂,你一个人是管不了那么多的,把握住方向即可。另外,各处办事小吏不可再私聘,全部得由府衙安排,县里由县衙安排。全部算是公务员,待遇细节你得出个章程,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可不能小瞧了这小吏,这以后的官都必须得从小吏开始做起。”朱君瀚一口气说完。
“殿下,有一事我得说。就是现在虽然说只一州之地,可这人才选拔之事......”林寅说道。
“正要说这事,我呀,决定在琼山县办个大学堂,从这里结业出来的学生全部安排做官!”朱君瀚眨眨眼,露出狡黠的笑容。
这官可不是以前的官,你有可能被派到村里去做个村官。
“这是,就是废科举?”廖永生惊讶道。
你这样搞,那些士子的人心可就要丢光了,为大事计我得劝说一番,廖永生腹诽道。
正要劝他,却听朱君瀚又道:“废科举干嘛?不废。不过这考什么东西得换换了。得换些于国于民有用的。比如算术,又比如制枪造炮之术。”
“奇技淫巧可是大有所为,我们的眼光得长远。如果没有这些奇技淫巧,火铳如何出来?这许多田亩税收如何计算?”朱君瀚又道。
现在都在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的却都是八股科考,那些利国利民的书却无人问津。一个状元进士竟不知九九八十一,如何不被那许多小吏欺瞒把持?
“殿下英明!”廖永生深知小吏可恶全在主官不能全懂。
“有些东西,你以后跟着我,我再慢慢讲与你听。”朱君瀚说道。他是要把廖永生培养成刘功第二,以后自己只讲原理,他去实行。
“再来讲讲我们这兵将。我将林先生安排去做监军是想让先生帮我把控好将士们的心,而不是监视他们。”林寅这个角色,是集政委和军法官于一身的人物。
“如何讲?”林寅问道。
“爱兵如子很重要,你一手抓着棍棒,另一手也应该拿着糖块。你看那小孩子不听话,你打他一顿,然后给块糖,他以后就会变得特别听话。另外嘛,你得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家国情怀。为什么要打仗,应该听谁的。”
“哦!”林寅是懂非懂。
朱君瀚摇了摇头,看来这个政委工作得尽快传授给他了。
还得靠林寅去培养起一批批监军,将来队伍大了,没有监军可是会出现山头林立的情况。
首先得让林寅宣传吴军如何正义,是为了让百姓不再挨饿,不受建虏欺负才打的仗。要让将士们明白,他们伟大的吴王殿下会带领他们完成这桩伟大的壮举。
两人在大堂听朱君瀚说了大半天,基本上都是些细节需要他们去做的事。然后和朱君瀚一起吃过午饭后,两人匆匆而去,各自忙去了。
不久,继识字之人均可为公务员之后。布政司衙门又传出消息,即将在朱君瀚旧宅办一座大学堂,所有有志之士均可来学,合格结业后将分配官职。
一时间,整个琼山都在议论,不少士子冲着能做官蠢蠢欲动。只是碍于朱君瀚这个身份,若他是皇帝,估计那座老宅可不够坐的。
但是,总会有人来的。
就像李闯那里,总会有想捞从龙之功的人。
吴王府那边也贴出告示,号召能工巧匠前去海口所城内的工坊,不但能赚钱,若是能创造一些好东西出来,还能做官!这告示,连远在雷州府的工匠都被吸引了过来。
把刘功兴奋得嘴都合不拢,终于有大把人手给自己使唤了,再也不用事事亲为了。
崇祯十四年三月初三,文昌和定安两县归顺。
初五,澄迈,临高,昌化也跟着投降。
十九日,万州、崖州、儋州、感恩等州县归顺。至此,琼州府三州十三县尽数归于吴王。
吴王府人来人往,都在为接收琼州全境做准备工作,安排人员前往主政或协助改制。
“殿下,这崖州知州出了名的鱼肉百姓,是否还按例保留他为主政官?”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往不咎,观其日后政绩表现。”
“殿下,文昌县令为官颇有贤名,是否调入王府?”
“让廖永生决定”
“殿下,各地军户该如何处置?”
“按琼山县的规矩办,愿意从军从军,不愿从军分与田地耕种。”
朱君瀚忙得四脚朝天,一边批示各种文书,一边答复来自布政使司官员的请示。
朱君瀚将所有军田和没收的田地全部分了出去,军属可以优先选择。
不管是不是贪官,只要做官的一律不准许拥有田地。贪污或侵占而来的一律充公没收,继承或合法购买的一律由布政使司出钱回购。
“放心,你都做官了,何苦还要与民争利?以后赚钱的机会多了!更何况你们现在的俸禄不高吗?”这是朱君瀚在做官员们思想工作时的原话。
朱君瀚按照品级,由品级最小的从九品公务员,到一品大员。每级每月俸禄五两,外加过年过节额外的奖金。
哪怕就是最小的公务员每月均下来也有七八两银子,这已经了不得了!要是到从二品大员,每月光俸禄就达七十五两!
朱君瀚出了名爱兵如子,一个吴军士兵也才三两。
这还不像以前,官员需要自己给钱雇些使唤的帮闲。新政规定,衙门一应开支均由税收负担,每年给足预算额度。
高薪虽然不能养廉,但是能防止一些确实需要钱的人掉入贪腐深渊。
除此之外,朱君瀚又派出邓保先深入琼州各地,对一些在当地臭名昭著的劣绅进行清理。只要有人控告,查清缘由后,家资田产一律充公。
如此这般操作,琼州很快就会扫清佃户,地主家田再多你也得有人帮你种。这种情况下,地主们很快就会被迫将田地卖回给布政使司。
而随着家家有田种,奴仆将会迅速被雇工代替而成为历史。
朱君瀚也没有想到政策会进行得如此顺利,还以为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照后世经验,不杀个人头滚滚恐怕成效甚微。
琼州地广人稀,绵恒三千多里也才四十万人不到。再加上琼州不似江南那样豪强遍地,大族林立。又加上各地官员新附,都想在朱君瀚面前做出一番成绩以表忠心,必然尽心尽力。如此诸多原因之下,政策得以顺利施行。
也正因为琼州地广人稀,可开垦的地方非常多,朱君瀚才将移民计划提上了日程。
这天,吴王府大堂,琼州布政司的官员们正襟危坐,等待朱君瀚的到来。
“藩台,吴王召同僚们来所为何事?”琼州左布政使,温永贞小声问道。
这个温永贞原是文昌知县,为官清廉颇有能力,廖永生就将其调来琼山做佐贰官,专门负责新政落实。
“我猜是银钱的事,最近开销太大,光回收田土就花费将近二十万两,现在库房里都跑老鼠了。”廖永生叹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今主政一方,才知其中艰辛。吴王仁厚,不忍亏待官员士卒,每月俸禄及军饷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还不算其他各项什么科研支出等杂费。
“吴王仁厚啊!琼州百姓之福哇,我遍翻史书,从未见过均分田地于百姓而分文不取者。”温永贞感叹道。
“噤声!大王来了。”廖永生提醒道。
现在琼州上下已经没有人称呼朱君瀚为殿下了。廖永生认为朱君瀚并非受制于皇帝,又是实实在在的琼州之主。称他为殿下,总感觉屈于北京城那位。于是和同僚们一商量,决定改称大王。
只见朱君瀚身穿青色道袍,头戴网巾,身后跟着朱幻彩。笑眯眯的进了来。
“大王!”众人起身行礼。
朱君瀚规定,非正式场合不得行大礼,只需揖礼即可。
“众位请坐吧。”朱君瀚坐到上首。
待众人落座,他清了清嗓子:“众位,琼州现在可真变穷州了。我听廖彰鳞讲,库房都跑老鼠啦!”
彰鳞,就是廖永生的表字。
“确实是。”廖永生尴尬的说道。
自己刚刚上任不久,库房就跑起来老鼠,总感觉对自己来说不是什么好话。
“所以我召大家前来,就是商量商量是不是应该弄多点人过来了?这样不仅增加税赋还能繁荣商业。”朱君瀚呵呵笑着环视众人。
要是林寅在,他肯定知道朱君瀚要干什么了。
“不知上哪里去找人?”廖永生疑惑道。
“我猜大王是想过海去找?”温永贞道。
“对,过海去找人。大明什么都少,就是人多。现在饥民遍地,中原流民众多,何不派人前去,引来琼州?”朱君瀚沉声道,脸上露出一丝不忍。
此话一出,众人议论纷纷。
“这路途遥远,如何解决吃食?”右布政使陈柏贤问道。
这个问题,也是朱君瀚之前担忧过的。
“这事只能看引路人的本事了,我倒想给足银钱带去,可路上匪徒众多,带多了只怕各地卫所军镇都敢来抢。”朱君瀚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不是朱君瀚危言耸听。北方现在确确实实是盗贼蜂起。官兵是真敢抢过路商旅。
“只能凭引路人的三寸不烂之舌,看能否说服沿途州府施点粥水了。”朱君瀚说道。
“可否领兵前去?”廖永生问道。
朱君瀚摇了摇头,他早就想过领兵前去。一来时机未到,二来师出无名。沿途路过那么多的关隘,岂有可能顺利到达?一路杀过去不但毫无胜算,耗时也久。
“彰鳞糊涂啊!琼州立足未稳,怎么可以如此与天下为敌?领兵前去太多不可取。”陈柏贤说道。
“除派出引路使前往灾区,也要多派人手前往两广,不但狠狠宣传琼州之利好。还要拉人回来以解燃眉之急。”朱君瀚嘿嘿一笑。
此去北方,来回快则三月,慢则半年。可现在急需人口当兵,务农开垦和进入工坊。
需要的人太多了!朱君瀚还准备弄几个制造大工坊,专门生产一些暴利的商品卖过海呢!
还想组织庞大的船队出海去和朝鲜人,倭寇、红毛鬼做生意呢!这些都需要人。
“如此,这引路使必须得是胆大心细之人啊,大王,您有人选吗?”廖永生问道。
“没有,贴告示招。”朱君瀚说道。
府前街,琼山城最繁华的地方。
此时的门楼边上,正贴了一张新告示。一个书生正摇头晃脑的念着:
北方大旱而赤地千里,又有闯贼致十室九空。建虏烧杀,官兵抢掠。北方汉民欲哭无泪,寻死无路,惶惶不可终日。今吴王欲救灾民于水火,需引路使百人,前去牵引灾民来琼。
琼州府衙的牌匾被吴军士兵拆下,反了个面刻上“吴王府”三字又挂了上去。
按照朱君瀚的意思,门头还插上了一面朱红大旗,以彰显威严。
黄汉和一家十七口,无论老幼都被吴王砍杀的消息早就传遍全城。
这天上午,琼山城的一间茶楼里,茶客们正对这事议论纷纷。
“这叫什么?这就叫做报应!”
“天道好轮回!想他两兄弟把持县政多年,捞了多少银子?”
“也是胆大,连王妃都敢……”
“噤声!这话不是我们该说的。”
几个富家子弟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卖弄见识。
“听说了吗?吴王摒弃旧制推行新政,只要为朝廷做事的就算是什么公务员。只要识字的都可以报名考试后去做。”靠窗的位置上,坐了几个读书人。似乎不服气众人的注意力都在那帮公子哥身上。
“这都算旧闻了,我听说吴王限期各州县归顺。这马上就是琼州之主了!”
“岂有此理!一个藩王怎敢如此,这不摆明了造反吗?”一个书生拍案而起厉声说道。
“腐儒!你去过中原吗?见过那许多的饥民吗?天下糜烂已久!就需要吴王这种出来涤荡乾坤!你不知道吴王出的告万民书吗?”有人高声骂道。
众人窃窃私语,都不知道这告万民书是个什么玩意。
“君为轻,民为重。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天下存亡,匹夫有责。现今天下贼寇蜂起,建虏虎视眈眈。朝廷坐视天下糜烂,天子不知百姓困苦。今我吴藩君瀚,代天子牧民于琼州,民脂民膏皆为天下,精兵良将是为黎民。今盼天下有识之士,九州草莽英雄,齐聚吴王麾下,救万民于水火,挽皇明之将倾。”一个公子哥站了起来,高声念道。
“哼!造反就造反,一己私利,何必以心怀天下为借口?”刚才的书生讥笑道。
“这天下成祖子孙坐得,懿文太子之后就坐不得?再说了,这靖难是怎么回事百姓们不知道,你们这帮腐儒还不知道吗?”一个公子哥拍案而起。
要说朱棣这所谓的靖难吧,造反就是造反,男子汉大丈夫,却偏偏又当又立。搞了一个什么《奉天靖难记》,里面的内容真是一言难尽。
说朱允炆公然烧毁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画像,又说他穷奢极侈,荒淫无道,派人四处搜刮美女进宫享用,日日莺歌燕舞,通宵达旦吃喝。
啧啧啧,朱允炆要真是这样的人,还用得着你朱棣靖难?
你以为这样就算了?朱棣大嘴一张,红口白牙的。说朱允炆成天就和一堆歌女太监研究切磋“奇技淫巧”,啥事也不干。发明的晴去内衣上还镶上珠宝,简直暴殄天物!
更过分的是,说朱允炆“常服银药,药燥性发,血气狂乱。御数老妇不足,更缚牝羊母猪与交。”
这话说得不荒唐吗?明显要把朱允炆搞臭,自己好心安理得当皇帝。
吴王府,朱君瀚探过萧月娘后,又匆忙赶去府衙大堂议事。
萧月娘已经恢复得差不多,这几天都能下地走动了。
朱君瀚已经决定,等她伤势一好立刻就完婚,可不敢等那什么良辰吉日了。要按那个时间还得到中秋之后。
朱君瀚匆忙进了大堂,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见朱君瀚到来,齐齐起身拱手行礼:“见过吴王!”
朱君瀚伸出双手压了压,面带笑容的说道:“大家坐,不用拘礼。”
县衙大堂已经被朱君瀚改成了议事厅,两边一溜的长桌,和后世会议室一模一样。
“诸位,你们当中有的是我的旧部,有的是原先此处官吏。以往诸事,不再追究。但有言在先,在我这里就要守我的规矩。”朱君瀚虎目环视,虽然语气和蔼,但眼神却咄咄逼人。
经历的战阵多了,还未及冠已周身杀气。
众人都不说话,屏住呼吸等待朱君瀚说出他的规矩。
“我不似太祖,剥皮楦草这种事还是太过……”朱君瀚觉得自己这么说自己祖宗不合适,顿了顿接着说:“我对你们的要求很好达成。第一,不得鱼肉百姓,事关民生之大事不得马虎!第二,不得任人唯亲,做官不能只求无过。”
没了?就这两条?别人都说约法三章,这吴王却是两章?众人瞟了眼朱君瀚,确定已经说完了。
可不要小看这两条,里面可是包罗万象,无限衍生。
不得鱼肉百姓怎么说?你得爱民如子,不贪污他们的钱,有关于他们的政策你要老老实实践行等等。
不得任人唯亲怎么讲?就是要公事公办,不能为一己私利损害百姓利益……
总之,就是凭一张嘴,怎么说都行。
这些做到了,不但是个清官,还是个好官。
“殿下,这样一来岂不鼓励贪腐?”原来的琼山县丞廖永生惊讶道。这吴王也没有说不可以贪腐啊!
他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你别看他肥头大耳,模样憨厚。
萧月娘谁救下的?还不是他?那天就是廖永生心腹将萧月娘救出送到府衙保护起来的。朱君瀚发出告万民书招揽人才时,他第一个站出来跑进吴王府。给琼州带了个好头。
那些躲起来了的官吏这才敢出来为朱君瀚做事。除了至今不见人影的罗荣和吴变儒。
“贪腐?你贪污的钱是谁的?一切均是民脂民膏。贪腐就是鱼肉百姓!”朱君瀚说道。
连朱元璋的剥皮楦草都阻止不了的事,朱君瀚可没有那么傻去费心血。你可以贪,人都是自私贪婪的。但是不能贪百姓的,贪朝廷的。
实在忍不住,你可以去贪土豪劣绅啊,可以去贪那些违法乱纪的嘛。你只要能干实事,贪点就贪点吧。
在座的有心人已经听出了朱君瀚的言下之意,纷纷附和,不管真心还是假意。
“我这里不讲究升官发财,讲究政绩发财。没有政绩就不可能升迁,还要罢黜。讲究在任做的事,责任担一辈子,你死了你儿子担着。”朱君瀚说道。
“至于怎么个章程,现在摊子还小,都在我眼皮底下。日后摊子大了再制定合理章程。”朱君瀚说完觉得差不多了,别一下把人给吓住了,那谁来帮忙做事?
“殿下,现在如何安排?”坐在朱君瀚旁边的林寅问道。
林寅本来一直在海口大营,今天被叫了过来一起议事。
“这个……琼州很快就会全境归吴,这民政班子确实要赶紧搭起来磨合熟悉。”朱君瀚话锋一转:“改琼州为省。廖永生,你为琼州布政使,琼州一应民事皆由你来辅佐我。”
廖永生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竟被吴王选中做琼州的主政官。
他激动的在众人羡慕的注视下站了起来:“多谢殿下提携……”
“好了,一会我再单独和你详谈。”朱君瀚打断了他,压手示意他坐下。
“各位既然弃暗投明归入我麾下,我自然不会亏待各位,官有你们做的,钱财也肯定是少不了你们的。希望大家配合这次新政实施。具体待我和廖永生商议后,再由他来带领各位去做。”朱君瀚可不傻,什么都自己亲力亲为,那还不得累死?把好舵就行了。
“既然如此,我等就先行告退,各自回去处理公务了。”众人起身告退。
众人走后,大堂就只剩下朱君瀚林寅和廖永生三人了。
“不瞒二位,你们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左膀右臂。”朱君瀚说道。
其实哪里是精挑细选,根本就是没人可选,手下就只有这么些人。
“殿下提携之恩,肝脑涂地以报!”廖永生正色道。
他从一个小小的县丞被托一州重任,欣喜感动自不用说。
“殿下看得起鄙人,鄙人自当忠心王事。请殿下示下。”林寅拱手道。
“先说说这个布政使。下面应有分管各业的副手,诸事繁杂,你一个人是管不了那么多的,把握住方向即可。另外,各处办事小吏不可再私聘,全部得由府衙安排,县里由县衙安排。全部算是公务员,待遇细节你得出个章程,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可不能小瞧了这小吏,这以后的官都必须得从小吏开始做起。”朱君瀚一口气说完。
“殿下,有一事我得说。就是现在虽然说只一州之地,可这人才选拔之事......”林寅说道。
“正要说这事,我呀,决定在琼山县办个大学堂,从这里结业出来的学生全部安排做官!”朱君瀚眨眨眼,露出狡黠的笑容。
这官可不是以前的官,你有可能被派到村里去做个村官。
“这是,就是废科举?”廖永生惊讶道。
你这样搞,那些士子的人心可就要丢光了,为大事计我得劝说一番,廖永生腹诽道。
正要劝他,却听朱君瀚又道:“废科举干嘛?不废。不过这考什么东西得换换了。得换些于国于民有用的。比如算术,又比如制枪造炮之术。”
“奇技淫巧可是大有所为,我们的眼光得长远。如果没有这些奇技淫巧,火铳如何出来?这许多田亩税收如何计算?”朱君瀚又道。
现在都在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的却都是八股科考,那些利国利民的书却无人问津。一个状元进士竟不知九九八十一,如何不被那许多小吏欺瞒把持?
“殿下英明!”廖永生深知小吏可恶全在主官不能全懂。
“有些东西,你以后跟着我,我再慢慢讲与你听。”朱君瀚说道。他是要把廖永生培养成刘功第二,以后自己只讲原理,他去实行。
“再来讲讲我们这兵将。我将林先生安排去做监军是想让先生帮我把控好将士们的心,而不是监视他们。”林寅这个角色,是集政委和军法官于一身的人物。
“如何讲?”林寅问道。
“爱兵如子很重要,你一手抓着棍棒,另一手也应该拿着糖块。你看那小孩子不听话,你打他一顿,然后给块糖,他以后就会变得特别听话。另外嘛,你得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家国情怀。为什么要打仗,应该听谁的。”
“哦!”林寅是懂非懂。
朱君瀚摇了摇头,看来这个政委工作得尽快传授给他了。
还得靠林寅去培养起一批批监军,将来队伍大了,没有监军可是会出现山头林立的情况。
首先得让林寅宣传吴军如何正义,是为了让百姓不再挨饿,不受建虏欺负才打的仗。要让将士们明白,他们伟大的吴王殿下会带领他们完成这桩伟大的壮举。
两人在大堂听朱君瀚说了大半天,基本上都是些细节需要他们去做的事。然后和朱君瀚一起吃过午饭后,两人匆匆而去,各自忙去了。
不久,继识字之人均可为公务员之后。布政司衙门又传出消息,即将在朱君瀚旧宅办一座大学堂,所有有志之士均可来学,合格结业后将分配官职。
一时间,整个琼山都在议论,不少士子冲着能做官蠢蠢欲动。只是碍于朱君瀚这个身份,若他是皇帝,估计那座老宅可不够坐的。
但是,总会有人来的。
就像李闯那里,总会有想捞从龙之功的人。
吴王府那边也贴出告示,号召能工巧匠前去海口所城内的工坊,不但能赚钱,若是能创造一些好东西出来,还能做官!这告示,连远在雷州府的工匠都被吸引了过来。
把刘功兴奋得嘴都合不拢,终于有大把人手给自己使唤了,再也不用事事亲为了。
崇祯十四年三月初三,文昌和定安两县归顺。
初五,澄迈,临高,昌化也跟着投降。
十九日,万州、崖州、儋州、感恩等州县归顺。至此,琼州府三州十三县尽数归于吴王。
吴王府人来人往,都在为接收琼州全境做准备工作,安排人员前往主政或协助改制。
“殿下,这崖州知州出了名的鱼肉百姓,是否还按例保留他为主政官?”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往不咎,观其日后政绩表现。”
“殿下,文昌县令为官颇有贤名,是否调入王府?”
“让廖永生决定”
“殿下,各地军户该如何处置?”
“按琼山县的规矩办,愿意从军从军,不愿从军分与田地耕种。”
朱君瀚忙得四脚朝天,一边批示各种文书,一边答复来自布政使司官员的请示。
朱君瀚将所有军田和没收的田地全部分了出去,军属可以优先选择。
不管是不是贪官,只要做官的一律不准许拥有田地。贪污或侵占而来的一律充公没收,继承或合法购买的一律由布政使司出钱回购。
“放心,你都做官了,何苦还要与民争利?以后赚钱的机会多了!更何况你们现在的俸禄不高吗?”这是朱君瀚在做官员们思想工作时的原话。
朱君瀚按照品级,由品级最小的从九品公务员,到一品大员。每级每月俸禄五两,外加过年过节额外的奖金。
哪怕就是最小的公务员每月均下来也有七八两银子,这已经了不得了!要是到从二品大员,每月光俸禄就达七十五两!
朱君瀚出了名爱兵如子,一个吴军士兵也才三两。
这还不像以前,官员需要自己给钱雇些使唤的帮闲。新政规定,衙门一应开支均由税收负担,每年给足预算额度。
高薪虽然不能养廉,但是能防止一些确实需要钱的人掉入贪腐深渊。
除此之外,朱君瀚又派出邓保先深入琼州各地,对一些在当地臭名昭著的劣绅进行清理。只要有人控告,查清缘由后,家资田产一律充公。
如此这般操作,琼州很快就会扫清佃户,地主家田再多你也得有人帮你种。这种情况下,地主们很快就会被迫将田地卖回给布政使司。
而随着家家有田种,奴仆将会迅速被雇工代替而成为历史。
朱君瀚也没有想到政策会进行得如此顺利,还以为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照后世经验,不杀个人头滚滚恐怕成效甚微。
琼州地广人稀,绵恒三千多里也才四十万人不到。再加上琼州不似江南那样豪强遍地,大族林立。又加上各地官员新附,都想在朱君瀚面前做出一番成绩以表忠心,必然尽心尽力。如此诸多原因之下,政策得以顺利施行。
也正因为琼州地广人稀,可开垦的地方非常多,朱君瀚才将移民计划提上了日程。
这天,吴王府大堂,琼州布政司的官员们正襟危坐,等待朱君瀚的到来。
“藩台,吴王召同僚们来所为何事?”琼州左布政使,温永贞小声问道。
这个温永贞原是文昌知县,为官清廉颇有能力,廖永生就将其调来琼山做佐贰官,专门负责新政落实。
“我猜是银钱的事,最近开销太大,光回收田土就花费将近二十万两,现在库房里都跑老鼠了。”廖永生叹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今主政一方,才知其中艰辛。吴王仁厚,不忍亏待官员士卒,每月俸禄及军饷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还不算其他各项什么科研支出等杂费。
“吴王仁厚啊!琼州百姓之福哇,我遍翻史书,从未见过均分田地于百姓而分文不取者。”温永贞感叹道。
“噤声!大王来了。”廖永生提醒道。
现在琼州上下已经没有人称呼朱君瀚为殿下了。廖永生认为朱君瀚并非受制于皇帝,又是实实在在的琼州之主。称他为殿下,总感觉屈于北京城那位。于是和同僚们一商量,决定改称大王。
只见朱君瀚身穿青色道袍,头戴网巾,身后跟着朱幻彩。笑眯眯的进了来。
“大王!”众人起身行礼。
朱君瀚规定,非正式场合不得行大礼,只需揖礼即可。
“众位请坐吧。”朱君瀚坐到上首。
待众人落座,他清了清嗓子:“众位,琼州现在可真变穷州了。我听廖彰鳞讲,库房都跑老鼠啦!”
彰鳞,就是廖永生的表字。
“确实是。”廖永生尴尬的说道。
自己刚刚上任不久,库房就跑起来老鼠,总感觉对自己来说不是什么好话。
“所以我召大家前来,就是商量商量是不是应该弄多点人过来了?这样不仅增加税赋还能繁荣商业。”朱君瀚呵呵笑着环视众人。
要是林寅在,他肯定知道朱君瀚要干什么了。
“不知上哪里去找人?”廖永生疑惑道。
“我猜大王是想过海去找?”温永贞道。
“对,过海去找人。大明什么都少,就是人多。现在饥民遍地,中原流民众多,何不派人前去,引来琼州?”朱君瀚沉声道,脸上露出一丝不忍。
此话一出,众人议论纷纷。
“这路途遥远,如何解决吃食?”右布政使陈柏贤问道。
这个问题,也是朱君瀚之前担忧过的。
“这事只能看引路人的本事了,我倒想给足银钱带去,可路上匪徒众多,带多了只怕各地卫所军镇都敢来抢。”朱君瀚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不是朱君瀚危言耸听。北方现在确确实实是盗贼蜂起。官兵是真敢抢过路商旅。
“只能凭引路人的三寸不烂之舌,看能否说服沿途州府施点粥水了。”朱君瀚说道。
“可否领兵前去?”廖永生问道。
朱君瀚摇了摇头,他早就想过领兵前去。一来时机未到,二来师出无名。沿途路过那么多的关隘,岂有可能顺利到达?一路杀过去不但毫无胜算,耗时也久。
“彰鳞糊涂啊!琼州立足未稳,怎么可以如此与天下为敌?领兵前去太多不可取。”陈柏贤说道。
“除派出引路使前往灾区,也要多派人手前往两广,不但狠狠宣传琼州之利好。还要拉人回来以解燃眉之急。”朱君瀚嘿嘿一笑。
此去北方,来回快则三月,慢则半年。可现在急需人口当兵,务农开垦和进入工坊。
需要的人太多了!朱君瀚还准备弄几个制造大工坊,专门生产一些暴利的商品卖过海呢!
还想组织庞大的船队出海去和朝鲜人,倭寇、红毛鬼做生意呢!这些都需要人。
“如此,这引路使必须得是胆大心细之人啊,大王,您有人选吗?”廖永生问道。
“没有,贴告示招。”朱君瀚说道。
府前街,琼山城最繁华的地方。
此时的门楼边上,正贴了一张新告示。一个书生正摇头晃脑的念着:
北方大旱而赤地千里,又有闯贼致十室九空。建虏烧杀,官兵抢掠。北方汉民欲哭无泪,寻死无路,惶惶不可终日。今吴王欲救灾民于水火,需引路使百人,前去牵引灾民来琼。
本文网址:https://www.27cz.com/xs/11/11002/38632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27cz.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